藏书架 登录注册
那人那狗那炊烟 > 那人那狗那炊烟最新目录

第181章 出路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天然”厂惹下的天大官司,早被厂内知晓内情的人传了出去,村人在经过了最初的惶恐和惊怕后,随即便纠结在一起,统一了意见,抱成了一团儿,他们就是抱着一个死理,若是厂子垮台了,全村老少爷们就会背负上大山一样重的债务,今生今世算是还不上了,还要拐带得后世子孙来偿还,若是,这日子还有个啥奔头,统统逃荒要饭去吧!而惹起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人前背后总以女强人自居的沈玉花,常言道,打酒的跟拎瓶的要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绝不能这么便宜就放过了她,于是,只要是沈玉花呆在村里的时辰,村人们便早晚地盯住了她,生怕她扎翅飞了,鞋底抹油溜了。

沈玉花本就被官司缠得六神无主眼冒金星了,再叫村人一闹腾,更是烦得要死气得要命,她便没有好话可讲,冷着脸面东堵一句西蹭一句,终是把村人惹火了,村人不仅没有减弱了质问埋怨的力度,反而愈加火冒顶梁,言语更加犀利了不说,连说话的语气和表情都罩着一层冷霜寒气,大有要舍掉沈玉花一身刮,来保全北山一村老少爷们的阴险企图。

这种内忧外患的逼迫局面,让沈玉花既寒心又上火,她觉得,自己已成了被架在干柴烈火上烧烤的秃毛鸡,就等着叫人张嘴吞食了,这个时候,走投无路的沈玉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找同样也是焦头烂额了的杨贤德,

------------

这些日子来,杨贤德的日子也不好过,镇子里的好多大事,都需要他来拍板定案,自己亲手竖起的“天然”厂这块响牌牌儿,却在绝望中缓缓地倾倒着,更为要命的是,县里准备在下半年着手对乡镇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且还有镇党委的空缺候着,已经错过了一次升迁机会的杨贤德,当然要把宝全力压在了这次调整上,数算来数算去,全县现任众多乡镇长中,能够再上一层楼的,唯有杨贤德自己了,他的任职时间最长,资历最高,希望也最大,这让杨贤德瞪圆了眼珠子,等焦了心肺,盼出了眼角纹儿,为此,他还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县,打着汇报工作的幌子,去找老领导杜探口气。

杜显然也为上次没能保住杨贤德而深感歉意,而且,平心而论,杨贤德除了有点急功近利外,工作上还是有着很强的魄力和干劲儿,北山镇的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对此,杜比较满意,他没有明说这次县里的调整意图,但很热情地鼓励杨贤德好好干,县委、县不会埋没了有功绩的人才的,末了,杜还难得地拍着杨贤德的后脑勺骂道,好你个臭小子,只管把脑筋儿用在竖你的牌牌儿上面就行哦,只要出了成绩,还怕别人抢走么。

这次会面,给杨贤德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能够从杜的言谈举止中,看出县领导的明了用意,当然也就探知了组织上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了,但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就有传言在不知不觉中四下里蔓延开来,且传得沸沸扬扬,闹得官场、坊间随处可闻。

先前,杨贤德还没当回事,依旧忙活着自己手中的事体,特别是忙三火四地过问着“天然”厂的这场官司,大公无私地帮沈玉花谋划和布局,这个时侯,就不断地有县城及部分乡镇的伙计同行们频频打来电话,旁敲侧击地打探证实这事,这就叫杨贤德心里发毛,觉得无风不起浪,有风声必会有起风出响的来处,他不得不暂时放下了帮“天然”厂打官司的事,集中精力上蹿下跳地探寻传言的真伪。

杨贤德还没彻底打探清楚实情呐,县纪委却叫他去谈话,杨贤德去了之后才得知,外间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的确有人接二连三地给市、县两级纪委写举报信,说他在北山镇诸多方面存有经济上的问题,要求他据此配合县纪委的调查,同时,县纪委还特意提醒杨贤德,凡是涉及到“天然”厂的各种事务,他杨贤德暂时都不得再插手,等调查过后,再视情形而定。

当时,杨贤德眼前一黑,差点儿气昏在纪委的办公室里,杨贤德愤怒地吼道,这是诽谤诬陷。

怒归怒,吼归吼,纪委已经作出了决定,在没有查清事实真相之前,没有个明确说法,任你是天王老子,这决定也是更改不了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贤德便时常在镇子和县纪委之间两头跑,既要冷静地履行好一镇之长的职权,还要十分审慎地接受县纪委的调查讯问,至于“天然”的官司,由于有了县纪委的告诫,杨贤德有意回避了,不再过问此事,有时,他甚至躲着沈玉花,不敢过分跟她照面,因而,沈玉花的处境及“天然”厂官司的进展情况,杨贤德便一无所知了。

沈玉花当然听说了杨贤德此时的尴尬处境和不利局面,但是,她不去找杨贤德,又能去找谁来商讨主意呢?在踌躇了几天后,沈玉花还是腆着老脸,进了镇大院里。

此时,已到了盛夏,已有多日没有下雨了,灰白色的天空里悬挂着一轮刺眼的骄阳,喷吐出灼热的光线,毫无遮拦地射向地面,地面上被烘烤得着火一般,到处滚涌着热浪流火,街面上,已难见到行人,间或有一两只狗儿露面,也都伸着长长的鲜红舌头,耷拉着尾巴,紧贴着墙根阴凉处,一溜儿小跑着匆匆溜过,不敢过多地停留,即使有人佯作痛打状,狗儿们也不敢有丝毫地反抗或狂吠,反而贴得更紧,溜得更快。

百姓们上地锄草铲地,都调整在早晚的时间里,天还不太亮,人们就趁着凉爽,早早出工,到了下半晚儿,再抓紧忙活上一阵,中午的时候,则蹲坐在自家小院里喝茶休憩,或是拎着马扎、杌子,聚到街头巷尾的树荫下,谈天说地讲古论今,惬意逍遥得紧,

------------

镇大院里没有一丝儿风,更显得蒸闷灼人,院里的几株高大垂柳,愈发低垂下柔长的枝条,茂密的叶片也疲软地耷拉着,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头儿,各个办公室里的门窗,尽皆大敞四晾着,各式的吊扇、台扇、落地扇,全把风速调到了最大档位上,发出“嗡嗡”的声音,虽是风速不小,旋起的风头把办公桌上的纸张吹得抖动不已,却难感凉意,屋内和屋外的气温近乎相同,空气已被灼热,旋起的风也尽是热风了,送不来凉意,解不得热渴,就有人蹲坐在电扇底下,喝着凉开水,冒着黏腻腻的细汗,手里不停地摇着一柄柄大蒲扇,依然难解周身近乎凝固了的酷热暑气。

沈玉花径直来到杨贤德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在党委办公室后面的一排屋,是单独的一间,与胡的单独两间办公室比邻,胡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