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宁王朱栋梁骑马来到庐山脚下,和一起大家讨论周颠的传说。有一名老道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听过此人,此人就像是神仙。”宁王朱栋梁说道:“为何这样说呢?”
一名老道说道:“此人能掐会算,能预测风水和命运。”宁王朱栋梁迟疑了一下,接
着问道:“现在此人在何处?”一名老道说道:“贫道不知,你可以向前走访一下,再去问一下。”宁王朱栋梁说道:“多谢道长。”宁王朱栋梁想起了小说中的周颠,就是五散人之一。此时,一名老者在庐山讲起以前的故事,宁王朱栋梁坐在那里听那名老者讲故事。
老者讲道:“周颠自从得了发疯的怪病,在南昌集市上讨饭,嘴里说着乱七八糟的话,大家称其为周颠。此人精通占卜,每次预测都准确无误,真是神人啊!”
大家听后都喊道:“讲的好。”宁王朱栋梁想着,在百姓的眼里这个周颠就是神秘莫测的人物,他的事迹被百姓传的神乎其神,更加让朱栋梁对此人的事迹非常感兴趣。
宁王朱栋梁去庐山白鹿洞书院,学子们在此处读书,整个山林间充满了无限美丽的风光。宁王朱栋梁不甘心见不到此人,去询问寺中的僧人,僧人们都不知道此事。
就在此时,大家都说周颠已死,有位道友将此事告诉宁王朱栋梁,说道:“此墓就是周颠子,早在几年前就死了。”宁王朱栋梁不敢相信此传闻,在此处在找到了周颠的墓碑。当年为建造御碑亭运送碑石材料的需要,在其西南方向二里多的地方,特意建造了一条小道直通山脚下,御道的沿途有很多明代以来的名人石刻,又有如庐山高石坊等胜迹。明太祖为了报答周颠的恩情,同样对天池院大加修葺,并赐为护国寺,后来改名天池寺。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由东晋僧人慧持创立。宁王朱栋梁在看到碑文的时间正是洪武时期,该寺位于庐山西部的天池山顶。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于应天皇宫,朱允炆登基为帝,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直接传位给孙子,主少国疑天下大乱,燕王朱棣趁机以清君侧名义起兵谋反,四年后篡得大位。朱棣在南京称帝以后,朱棣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力志在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另外,为了表示自己皇位正统,明成祖下令给先帝朱元璋开凿了神功圣德碑。负责此项工程的官员询问朱棣,说道:“此次为太祖立碑有何要求。”明成祖朱棣回答道:“要大,要大点!”官员追问道:“那要多大呢?”皇帝朱棣瞪了官员一眼,认真而严肃地说:“越大越好!”官员听后明白了朱棣的用意,就是要为朱元璋立一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大碑。
于是,一称大的工程在阳山开启。朱棣开凿了天下第一碑,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当时有术士名叫周颠的人经过此地,曾对明成祖朱棣说:“此碑完工之日,必是陛下皇位丧失之时。”
皇帝朱棣闻言大惊,赶忙下令停止大碑开凿,所以神功圣德碑的工程是半途而废。明成祖朱棣知道此人预言是十分准确的,对周颠也是非常崇拜的。
永乐七年的一天,周颠在一处庐山的道观里驾鹤西去。宁王朱栋梁在一处碑文里,找到了关于周颠的归属就在庐山脚下,周颠一直过着数十年隐居的生活。
随后,宁王朱栋梁在此处祭拜周颠后,就骑马离开了九江庐山,两个月后回到宁王府邸。宁王朱栋梁仔细查阅一些资料,发现周颠的故事见于《明史本传》和《画史会要》《名山藏》等书。
在书中读到周颠仙人诗中写道:“初见圣主应天基,一时风采一时痴。逐片俱来箍一统,浩大乾坤正此时。人君自此安邦定,齐天洪福谢恩驰。我王感得龙颜喜,大兴佛法当此时。”对于周颠仙人的事迹,虽然被明朝帝王记载下来,对其人的描述语焉不详。在《周颠仙传》中记录下关于周颠的故事,明太祖还命令书法家詹希庾把这些诗文书写好,让工匠凿刻在这石碑上,立碑于庐山之上。
据传,周颠是从庐山仙人洞右侧的锦绣峰上升天的,所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感恩便钦定在这里树碑建亭。宁王朱栋梁在这里缅怀这位不凡的人物,看到此石碑就在这里留下刻印。宁王朱栋梁知道周颠的各种传闻,也知道朱棣夺位为何能依靠占卜来坚定自己造反的野心。但是,宁王朱栋梁穿越成为宁王朱权后,和朱权的思想达成一致,也是不甘心政治上的失意。
为了自身韬光养晦和保全自己的需要,宁王朱权需要以道教思想来寄托自己不得志的心情。宁王朱栋梁回府后,对世子朱盘烒说道:“你知道父王为何要寻找周仙人吗?”朱盘烒说道:“不知。”
宁王朱栋梁说道:“因为父王也想要追求大道,人生在世,之所以疾患缠身,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因心而生。”世子朱盘烒说道:“父王,烒儿不明白既然病由心生,那么拿什么来治心呢?”
宁王朱栋梁说道:“问得好,因为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然后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和一切妄念、一切不平,悔悟平生所为过恶,便当放下身心,以我之天而合所事之天。
久之道凝于神,则自然心君泰宁,性地平和,知世间万事皆是空虚,终日营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虚幻,祸福皆是无有,死生皆是一梦,心地自然清静,疾病自然安痊。
能如是,则药未到口,病已忘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疗病之大法也。”朱栋梁认为道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可以平抑胸中的不满,也是人生的最后归宿。
此时,有一位大臣叫蔺芳,永乐中期任吉安知府。曾从从宋礼治会通河,任为工部都水主事。因大臣宋礼的极力推荐,升任工部右侍郎。累迁为刑部郎中,永乐十五年十一月卒于官。
次年正月初三日,交趾总兵官、丰城候李彬奏言,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检黎利反叛,已派左都督朱广前往剿捕。黎利原曾随陈季扩起事,以善战多谋而为金吾将军。归降明军后,被授巡检之职,因此而心怀不满。
待明军大部分撤走后,便又开始起事,横行郡邑,自称“平定王”,封其弟黎石为右相国,段莽为都督,同党还有范柳、范晏等人。朱广率军击败黎利,斩首六十余级,生擒范晏等百余人,黎利趁机逃脱,后将范晏斩首示众。
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区,原为地方豪绅,后来发动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曾经号召各地反明独立,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