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穿越之宁王 > 大明穿越之宁王最新目录

第九十五章 刘荣大破倭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明朝的合作,放任倭寇对此处的侵略活动。直到随着足利义持的去世,足利义教成为新的征夷大将军,日本室町幕府又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政策。

而且,足利义教加强制止日本倭寇活动,另一方面继续开展与明朝的政治合作。在这一天,倭寇企图侵扰沿海地区,成为明朝沿海一大祸患。明成祖派辽东总兵中军左都督刘荣专理备倭事宜。

刘荣上任后,想起去年八月来到金州卫地方巡视,到达金州卫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上,看见此地宽广,且此处滨海咽喉要道,便筑城堡,准备严阵以待倭寇。

永乐十七年六月的一天傍晚,了望哨士兵前来报告说道:“报,发现东南王家岛上有火光,恐怕倭寇将至。”刘荣说道:“再去探查。”了望哨士兵说道:“是。”刘荣说道:“诸将听令,立刻率兵赴望海埚驻守。”

将士们说道:“得令。”于是,刘荣率兵赴望海埚,犒劳军中兵士,准备厉兵秣马去迎战。另派都指挥徐刚伏兵山下,令百户姜隆率壮士暗中烧毁敌船,以断其退路。当时整个金州卫驻有步军1756名,屯田军士2千多名,煎盐军、炒铁军近百人,有战斗力的人员并不是很多。第二天清晨,倭寇头目松浦一郎率领1500余人,分乘寇船31艘,从马坨子出发到登沙河海口,下令弃舟登岸。

倭寇头目松浦一郎率领部众,排列成一字形,鱼贯而行,直扑望海埚城堡而来。此时,刘荣早已安排好全歼倭寇的计划。刘荣下令指挥使钱真等率领马军绕到倭寇的背后,准备截其归路,令百户姜隆率领壮士绕道到海口,准备

潜烧倭寇所乘寇船。当时,刘荣同马、步、民三路首领约定:“旗举伏起,炮鸣奋击,不用命者,以军法从事。”三路首领指挥遵令而去。六月十五日,总兵刘荣自率步军与敌军交战,杀声四起,倭寇头目松浦一郎派人前去支援。

松浦一郎对部下说道:“明军狡诈,不可中了明军的埋伏。”几个倭寇将领说道:“嗨。”总兵刘荣吩咐明军假装败退,将敌引入伏击地,刘荣下令道:“把这些倭寇剿灭此地。”倭寇头目松浦一郎看到战况不对,准备下令撤退。

在此战中明军伏兵尽起,两翼并进,杀得倭寇鬼哭狼嚎,尸体遍地。残寇不敌明军的追杀,便向樱桃园空堡中逃去。明军将士斗志昂扬,正要追入樱桃园空堡中歼敌,总兵刘荣下令不允许追击。

他亲率官兵从三面将空堡围住,特意留出西北口不守。残寇见有隙可乘,都争相逃命。正在残寇往堡外逃奔之时,明军的马军与步军一拥而上,把残寇几乎一网打尽。少数先逃出空堡的倭寇,退到江边,也都被姜隆率领烧

寇船的壮士们逮住,没有一个人逃脱。寇连年骚扰劫掠,至此始受大的挫折,不敢再犯辽东。捷报传入朝廷,赐敕褒将,明成祖并召见刘荣入京。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荣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由于望海埚地处金州腹地,位于金州城东北3公里金顶山上,这里地势平缓高旷,汹山屹立其背后,登临其上,沿海诸岛都能尽收眼底,故称望海埚。望海埚山下是金皮大道,是古时沿海通内地的必由之路,可谓是咽喉要塞。因此,这里成为倭寇抢劫的重灾区,也成为刘荣用石垒堡筑城,置烟墩了望的重点地区。经过多次整治,修建了以金州城为中心5条烽火联络线,望海埚为一方中心台,下隶18处墩和架。

自从望海埚大捷后,刘荣入京向朝廷报捷。朝廷封刘荣为广宁伯,还分别奖赏了294名作战有功的将士们。刘荣此时才用回自己的名字。不久,刘荣被遣回到镇守辽东。望海埚抗倭大捷,让百姓在金顶山上为他立了祠,并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以流传后世。在这场战役,是明初对倭寇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此役让倭寇主力殆尽,大明王朝的海疆由此平静了数百年。

望海埚大捷,保卫了边疆地区人民的安宁,保障了海上交通的安全。由此,移居大连地区的中原人越来越多,对发展大连地区的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场大捷,是明代军事史上的重大胜利,在此后百余年使倭寇不敢再犯辽东。

宁王朱栋梁在南昌府收到捷报的消息,得知刘荣此人为大明边疆立下不世之功,宁王朱栋梁骑快马在刘荣去辽东的路上为其送行,刘荣说道:“多谢王爷送行。”

宁王朱栋梁命人取来酒杯,和刘荣一起对饮三杯。

两人相见恨晚,宁王朱栋梁说道:“刘将军乃是真英雄也,本王佩服。”刘荣说道:“末将多谢王爷抬举。”宁王朱栋梁说道:“将军不必如此谦虚。”刘荣说道:“末将告辞了。”宁王朱栋梁说道:“还望将军一路保重。”宁王朱栋梁看着刘荣离开的身影,突然头部痛疼想起自己驰横疆场的那一幕,在路上晕倒,被侍卫燕子献等人安全护送宁王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