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烽火:无痕弹道 > 烽火:无痕弹道最新目录

第0021章 伏击日军侦察队 一营进驻四行仓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上叶孝安左看看又看看,不禁感慨到:“到底是中央军的部队就是阔绰,一车一车的棉纱!”

“额……”韩团长欲言又止,心想这种事还是少一个人知道的好。

战后资料显示:这批棉纱是丰田纺纱厂的库存,英军撤走后留下了几千大包的棉纱, 88师在接到撤退命令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往新墙河防线,而是绕着租借兜了半圈,将丰田纺纱厂搬了个底朝天,之后从水路运往武汉卖掉,大发其财。

转天日军开始对苏州河岸边的四行仓库发动攻击,枪炮震天,四行仓库一时间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屹立在苏州河的据点成为了民族的精神寄托。

“打,给老子往死里打!”营长杨承瑞指挥着战斗,楼上解副团长不断协调火力,将全营最强悍的火力就集中在一起,已发挥最大的威力,新墙河附近的上海市民们就这样看向战场,默默的为自己的战士们祈祷着。

10月27日晨,梁惠颖听到苏州河方向有枪声,便沿着苏州河北路一路前行,不久后他看到一队英军向仓库内扔进了一袋香烟。

“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梁惠颖用英语向对方问到。

英军士兵摇了摇头,只知道有中国军队进入了四行仓库,看样子是要与这伙日本人死战到底了,并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亚洲人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如此一文不值。

“先生,我可以告诉你,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每一名中国军人都会为此贡献生命!”梁惠颖说到,这一点另英军释怀了,并对这些中国士兵有了几分钦佩。

梁惠颖写了一张纸条请求英军士兵将纸条传进去,片刻之后纸条被传了出来,解副团长希望得到弹药与食品的补给,于是梁惠颖跑去上海商会寻求帮助,但是奈何上海商会似乎并不相信这么一个女孩子。

此时叶孝安已经回到了苏州河防线,却发现日军已经封锁了通往仓库的道路,于是叶孝安跑向了附近的建筑内,居高临下,河对岸的日军正在集结,这个位置对于叶孝安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射击视野没有任何遮拦。

抓紧时间做好战斗准备,叶孝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将苏州河上桥面日军的封锁打通,但是在仔细的观察了实际情况后,叶孝安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了,于是决定采用游动攻击的办法杀伤敌军,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保存自己,决定之后特意将自己的子弹装好放在方便取出的位置。

利用战斗的间隙,叶孝安仔细的查询了周围建筑的情况、交通及地形,为游动攻击做好准备,同时将一些弹药分散隐藏在自己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好减轻自身的重量节省体力,做好这一切之后时间已经是中午了,草草的吃了几口,叶孝安爬上了一幢建筑物的房顶,这里视野开阔,是狙击的好地方,一翻身忽然间感觉被什么东西铬了一下,低头一看,是昨天伏击日军侦察小组缴获的望远镜,因为过于匆忙忘了上交,此时竟然也用上了,为了防止因为反光被敌军发现,叶孝安特意用棉布包了一下,很好的将阳光挡住,就是视野小了点,不过相对于距离,这点问题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下午两点钟左右,日军再次组织进攻,排长尹求成率领侦察队与一伙日军不期而遇,双方发生激烈交火,其后一个中队的日军由西侧发动进攻。

听到枪声,叶孝安立刻精神起来了,通过望远镜他观察到了交火的位置,立刻举起了步枪,用标尺测了一下,竟然发现距离达到了接近400米。

“无论如何也是打不中的,要是这个望远镜能安在枪上就好了!”叶孝安将望远镜放在枪上自语着。

很快尹求成排长率领着侦察队退了回来,日军尾随追击,过了苏州河桥,此时四行仓库内的卫兵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刻向解副团长报告,后者立刻命令部队开火,一时间轻重机枪开始向日军猛烈的射击,追击日军顷刻之间陷入了国军的交叉火力之内,纷纷中弹倒了下去,此一战日军遗尸一百多具,不得不撤出战斗。

之后日军第三师团主力赶到,开始策动进攻。

十几挺九二式重机枪架了起来,对准国军守卫的四行仓库开始了猛烈的射击,子弹打在枪眼上形成跳弹,立刻几名士兵被跳弹击中受了伤。

此时埋伏在楼顶上的叶孝安位置非常好,立刻将枪身握紧,枪口伸了出去,瞄向一名手持指挥刀的日军军官。

“乓”的一声脆响,那名军官胸腔中弹,身前溅起一滩鲜血,身体一晃倒了下去,立刻引起了鬼子的注意,几名步枪手向上面看去,并没有发现什么,叶孝安打完这一枪之后立刻撤回脑袋藏了起来,鬼子步兵自然什么也看不到,过了一嗅,叶孝安又伸了出去。

“乓”的一声,一名鬼子机枪手头部中弹,一下子趴在了机枪上,身边的副射手一边操起机枪一边叽里哇啦的喊着什么,于是又有几名步枪手赶了过来。

“哗啦咔嚓”叶孝安将子弹顶进枪膛,换了一个角度,这回是在不远处的一个阁楼平台上,处在了日军机枪阵地的侧后。

“乓”的一声,一名机枪手后心中弹,扑在了机枪上。

“哗啦咔嚓”叶孝安立刻收起步枪快速的转移走了,几名日军朝着刚刚叶孝安射击的地方开了几枪,子弹嗖嗖的飞了过来,打在墙上溅起了尘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