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118章 出访延迟
出访舰队延期出访,所有人都没有意外,服从命令已经深入到龙影队员的骨子里,既然上面下达了延期命令,必然是有战略调整。
对于被留下来的杨兆鋆来说,他也无所谓,正好有借口留在兰芳人的身边,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兰芳这个异军突起的黑马,至于要回去汇报什么的,“三远”舰队离开的时候,他就和新加坡总领事左秉隆有过深入的交流,他相信,左秉箩将这里的所见所谓毫无保留的汇报上去。
新命令是,兰芳海军暂时留在新加坡,并配合刘沛以最快的速度消化新加坡十五万华人,登陆舰和高速客艇全力以赴参与运送移民和物资,海军主力军舰分出一半护航和警备棉兰海域,等待新战舰的到达。
命令一到,乌海等人就组织将登陆舰和高速客艇上物资全部搬运到新加坡驻军的营地和总督府的仓库内,将所有的舰艇腾出来。
随着运送第一批移民的登陆舰和高速客艇的归来,一个安置工作组和五百名早期从新加坡移民到棉兰的兰芳国民到达新加坡港口。
“老牧,欢迎来到新加坡,没有想到是你亲自带队啊。”乌海和胡书达在码头迎接牧原,两人热情的和他打招呼。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亲自来盯着了。胡部长、乌司令,你们接到返回勿拉湾的命令了吧?”牧原和两人握手之后问。
“接到命令了,怎么回事?又有新的军舰要过来?”乌海接过牧原递过来的纸质命令问,毕竟他没有参加勿拉湾的会议,这个世界暂时也没有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一说,目前也没有这个条件开通。
“是的,种花家开足马力,全力以赴的支撑我们。据草上飞说,前前后后会有七八十艘船只运过来,青山可忙不过来,还得你这个正司令回去主持一段时间工作,将这些船只充分运作起来。”牧原回答说。
“老牧,乌司令回去很正常,我这个外交部长回去干什么?”胡书达比乌海还要好奇,就目前的战略来说,对大清国的外交才是重中之重,自己回不回勿拉湾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老胡,你的任务不比乌司令轻,近期会通过种花家开始对北美和缅甸进行研究,因此,你很有可能没有办法去大清国。总统要你将迟浩凯带回去,估计是想要你这段时间重点培养一下迟浩凯。”牧原对北美战略是清楚,但是该怎么操作,他没时间去关注。
“北美战略”,听到这四个字,胡书达和乌海突然感觉兰芳的步子迈得有点大,他俩担心这么大的步伐会不会扯掉那玩意,到时候就不好玩了。至于缅甸,这是早就定好的事情,他们选择了忽视。
牧原看着表情错愕的两人,会心一笑,说:“这不算什么?任务可能比大清国的任务要重,但也重不到哪里去。你们的任务还算是轻的,该头疼的是新任第一师师长的钟元平,而不是你们俩。”
“三足乌犯错误了?”胡书达关切的问,毕竟在龙影时,姜戈是他的小队长。
“怎么可能,我们这些老兄弟都知根知底的,即使犯错误也不会犯原则性错误,更不会有撤职这样严重的后果。这是为了你们国防军指挥员能尽快成长,他专门抽调出来组建军事院校,专门为你们国防军系统培养指挥员。”牧原回答说。
未来的兰芳,无论是民政,还是军队,都不会是以龙影成员为主, 必须本土化,龙影成员会逐步退出第一线,这是已经成为高层确定下来的事情,是不可能更改的。龙影成员只会是兰芳人民共和国的决策者,而不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
思想教育问题一直是作为人民党党魁袁木重点关注的事情,这半年来,袁木几乎没有直接参与兰芳的具体事务,一直在研究人民党的未来,因此,迟迟没有真正将人民党这个政党机构运行起来。
作为历史系研究生,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还是比较深的,袁木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两极意识形态的斗争有多么的残酷,两个阵容虽然在二战时期有过合作,但也是暗藏杀机,尔虞我诈的。二战结束以后,两个阵容更是分别以鹰酱和巨熊为龙头,斗得旗鼓相当,让世界处于随时爆发核战危机。
一个党派从创建到现在的成熟,不是那么容易的,历史上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经历了起伏波澜,思想上的不统一和外部的干扰等等因素,才能让自家党派走向成熟。
袁木必须考虑南洋作为未来以移民为主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应自身历史、社会、文化、国情发展的思想、理论之路。
因此,袁木在构建人民党的理论体系方面狠下功夫,只要理论体系得到完善,人民党才能真正具有巩固的领导地位,避免未来的党派之争和内部固化不前。
这就是许士和钟元平一直疑惑人民党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也是军队系统迟迟没有政工人员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徐茂和尚飞是非常清楚的,因为两人算是袁木的主要辅助者,对袁木的担忧也很理解,并在人民党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牧原作为兰芳移民管理局局长,这次到新加坡的任务非常艰巨,但他出发之前已经获悉,袁木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了。很快就需要开会进行讨论,一旦最后成稿,整个政工体系就会快马加鞭的运行下去。
六十个第一批人民党党员集体宣誓之后,就会宣告兰芳人民党在兰芳人民共和国的合法领导地位。
移民工作组的成员虽然全部是本土移民,但是都是对兰芳人民共和国有着深厚认同感的人,他们因为兰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文盲变成了“知识分子”(全部获得了初中以上学历证书,对了解兰芳教育体系的他们而言,这和秀才没有区别。),这是曾经的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唯有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
华人有着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即便是文盲都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何况已经成为了知识分子,这就是移民安置工作一直推进得非常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次随同而来的五百人,他们曾经在新加坡生活过,在新加坡都有熟悉的人和事,他们改头换面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震撼的宣传,更何况他们会分配到行政、教育、建设、商业等领域的工作当中,更进一步的拉近棉兰和新加坡之间的距离感,推进兰芳新政。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