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唐之我是小说家 > 大唐之我是小说家最新目录

第一百七十章 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这小男孩正是李承乾。李世民最喜爱的孩子,没有之一。

后世传闻中正史、野史对于这个孩子的记载都是极其负面的。李世民从8岁时便将他立为太子,并专门委派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士陆德明教导与他。

12岁时便有心教他处理朝政,向储君的位置上引导。后来李承乾生病这个做父亲的如同时间,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般从来不信道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心急如焚请来了道士秦英为他儿子祈福。

李承乾14岁时,李世民便独自留他于长安监国。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李世民甚至亲自下令告诉他,不必多么用功读书,只要评听古事即可。

而后随着年纪的增长向来懂事成熟的太子李承乾开始变得叛逆。而后李世民更是委派了足足数十位名臣学士出任辅助。

当然,这都是历史上的记载。

而刘庸现在真真正正的见到了他本人,此时的印象只有一个字,‘美’。用美字来形容一个男孩,刘庸觉得并不为过。

唇红齿白,明月皓眸、两撇剑眉像极了李世民,脸型气质却又随了长孙皇后这个大美人,俊美到像是投错了胎的小姑娘。

李承乾向他躬身行大礼,刘庸也不好怠慢,起身抬手相迎。

“太子不必多礼。”

长孙皇后笑看一切。

“今日特宴诸位爱卿,一是为先生和程将军庆功。二是商议处理獠人的下一步对策。而所谓三,便是想寻一位太师教导承乾。”

李世民话一说完,台下哗然。

太子太师,地位何等之尊贵无需多言。

李世民环顾一周,一众老臣闭目低头。反倒是后排的大学士跃跃欲试,却又知这种诚以他们的身份不可多言。

李承乾虽然从出生起就享受着李世民得天独厚的看重,现在也贵为太子。但世事无常,皇家更是无情,这种老狐狸都是见惯了生生死死的人精。伴君如伴虎、能走到这一步,跟皇帝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行为方式。

谁都不知道李承乾这个最受宠爱的太子能不能顺利的走上皇帝的宝座,在事态不太明了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轻易以身犯险拿自己的命去站队。自古以来有太多太多的例子了,并不是成为了太子就一定可以成为九五之尊的。

所以历来负责教导太子的都是些学士、大儒,除非迫不得已,皇帝直接任命,否则很少有当朝为官的大臣愿意做太子太师。

可太子太师这重身份对于那些文儒来说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一步升天直接享受正三品的俸禄待遇,中间省去了太多太多的苦路。

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府秦王时设立的‘文学馆’曾经是对他成就霸业辅佐最大的地方,也是一代文人们梦寐以求的殿堂,由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陆德明、李玄道等十八人以本部官,兼文学馆学士,号称十八学士。甚至有个说法叫做‘登瀛洲’,比喻这些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文学馆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吸收天下英才为国用。

而近年来李世民登基称帝,反倒因为与之前的十八大学士权谋之弄不太看重文学馆,毕竟这个地方承载、繁衍出了他弑兄夺位这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

郑池,文学馆学士,去年的殿试头甲状元郎。

曾经也算风靡一时,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里很少有人能在殿试上出彩,赢得关注,而这郑池便是一个。

殿试之中与李世民侃侃而谈,不卑不亢。说辞同样有理有据引经据典,李世民大喜,当即赐下钱银若干,玉帛些许。并将他安排撰写史书,极为看重。

仕途之中最不缺的就是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太多自认为学富五车的儒士却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部门干着消磨意志的工作,他们太想证明自己了,郑池便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欲开口毛遂自荐。

长孙皇后却对着刘庸笑眯眯的开口:“应国公家的幼女媚娘向来与先生形影不离,怎地今日没一同进宫来耍。”语调悠扬声音清脆。

刘庸一直就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有大智慧、大气魄。恨不得能早生个十几年,那还有他李二什么时。

“小丫头近日爱打瞌睡,早些睡了。”刘庸知道她提媚娘的意思,只能随便找个借口糊弄过去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秋夜寒凉,早些睡下也好。”

长孙皇后女人家心细,考虑的周到:“应国公的宝贝女儿来了长安可不能冻着,公公明儿送些暖和厚实的被褥到国师府去吧。先生男儿之身恐多有疏漏。”

一直站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身后的老太监点头,躬身称是。

长孙皇后忽然提起应国公家武媚娘的事,这层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现在媚娘和刘庸名义上是师徒相称,当初刘庸从文水县武父那假借着给媚娘治疗眼疾把她拐、咳咳,带出来,李世民当时说的便是刘庸有能力,可以耳濡目染让媚娘学到很多东西。在那个时候李世民已经埋下了暗器,你今日收了武家的武媚娘为徒,它日,我的太子李承乾拜你为师,便不好拒绝了。

明眼人都看的清清楚楚,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个时候提到媚娘,就是在打刘庸的主意。

可偏偏就有那不长眼的傻子。

郑池与侯君集算的上是‘宝马与伯乐’,又可谓是‘狼与狈’。

早些年郑池只是一个穷秀才,承蒙侯君集赏识才有钱粮维持生计,才有机会苦读诗书专研学术,更才能有他在殿试上大放异彩。

“启禀陛下、皇后,下官斗胆向您推荐一位人选。”

侯君集起身开口的一瞬间郑池有一种掉进棉花堆里的感觉,候大人果然还是看重与我,在如此大的场面前还要推举,往后定要努力,好好教导太子才能不负侯大人重托。

“我推荐——”

郑池理正了官帽,暗自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表一番高谈阔论的获奖感言。

“国师刘先生。”

“谢侯大人!”

所有人都直勾勾的看向了激动无比,在侯君集说完国师先生后猛地站起身来的郑池。

就连久坐不动老神在在的杜如晦魏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