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着一块残碑,上面依稀可见‘天姥大道参同’的提头字样,传闻是当年群仙论会评天下仙山,将天姥山列为第十六福地所留的依凭,但年代久远,无人修缮,经了数百年的日晒雨淋,已分辨不清碑文后面所书内容。
这‘大道参同碑’虽已没了当年风光,但故仙村的村民说,路过这石碑,也就出了天姥山,向西五十里,便能到江州的州府,那里可是有人间的盛极繁华。
但张简立在石碑前,回头看了看背后的钟灵仙山,又转头极目远望,远方小道交汇处,已能隐约看见官府所设的官道,倏忽间竟有些犹豫踌躇,对一个从未下山的小道童来说,不免觉得浩淼茫然,心生退缩,如若向前,他便能出天姥山地界,离开这个他生活了十来年的地方。
山上的日子自是清苦,尤其是云华仙居内,众位师尊师叔,不是闭关就是炼丹,也没有同龄玩伴,每天只是闷头读道经,抄药方,着实乏味枯燥。但终究是十多年的时间,再清苦的日子,都已成了习惯,一步便踏出隔世,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未经俗世的懵稚少年,对前方未知的世界,好奇又畏惧。
只不过对他而言,还有一件必须做的事要去做,少年下意识地低头往左臂看了看,那里有着他生世的证明,什么道统辨正,自然不是他关心的范围,他只想找人问一问生世。
张简吸了一口长足的气,复又缓缓吐出,然后迈脚,向着下山的路,头也不回地去了。
张简明白,虽然身处仙居,但他终究是凡人,眼中所见,心中牵挂,不过凡尘俗事耳,倒不如真切地去看一看瞧一瞧,也去找一找,说不定还能找到些关于他身世的线索。就像那每日送菜的农舍夫曾说过,人活在这世上总归要有个念想,要是什么念想都没了,那活着还有个什么劲儿?二十年,仅凭着一个念想,这便够了。至于掌教真人会不会真的赠他一道符箓,那倒没那么重要了。
此时此刻,在张简身后远方高处,那云卷云舒的天姥山登天台上,一个发须皆白的道人,端坐在临崖亭前,恰是张简一步跨过大道参同石碑时,道人捻须沉吟了片刻,缓缓摇头:“时不在此,唉,痴儿,痴儿……”
道人站起转身,似是要离开,但随即便顿了顿,轻叹了一声,从袖中取出了一张黄纸,向身后随手一抛,这才疾步走下了登天台。
那黄纸在空中随风飘动,不知飘了多久,最后‘嗤’的一声,竟是在空中无火自燃了起来!
这一道连金陵王都请不来的符箓,在空中燃炙殆尽,霍然化成了一团金光,直冲天上,眨眼便消失无踪,登天台上,临崖亭前,空空荡荡,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依旧云卷云舒,什么都没变,只是人已走了。
道士们,都下了山。
而少年,则去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