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高顺率本部人马乘着黑夜悄然离去。这事由吕布报知董卓,董卓并未在意。高顺只是并州军的一个小小的校尉,所部人马不过七百余众。
董卓此时收编了并州军,接管了西园校尉部,又将何进的弟弟何苗所部的军队都招降了,如此,董卓部已经达到十万余众。七百人对于十万部队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那董卓正是用人之时,不仅没有怪责吕布,反而安慰道:“我将河东一地划着你的征兵范围,你可令手下得力之人前去招募士卒,补充兵源。”
一边的谋士李儒却对此事件警觉起来。
他知道,董卓除了西凉人马,大都是新收编的,人心不稳。自己鼓动董卓废帝,现在看来操之过急了,这明显是一步臭棋。各路诸侯现在就以此为借口兴兵讨伐。现在各路诸侯环视于外,朝廷大臣不合作于内,正是内忧外患之时。
如果诸侯、大臣暗地里煽动新降的将领士卒响应诸侯的讨伐号令,都如高顺一般作为内应,那虎牢关、汜水关以及洛阳城皆危在旦夕。
这李儒一面加紧让人将洛阳城里的财富、人口往长安运送,一面加强了暗地的巡查。
这一日,李儒来到了汜水关。这汜水关现由董卓的心腹将领李傕镇守。
李儒见李傕帐内灯火通明,隐隐有人声,便潜在帐外,侧耳窃听。
只听的帐内有一武威口音的人正在劝说李傕:“将军乃董太师心腹将领,应该犯言直谏,董太师自然会明白将军的忠心。目前董太师迁都之举实在是自取灭亡之道,长安自赤眉之后残破不堪,迁都则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且不论它。洛阳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是控制中原一个枢纽。占据洛阳,有虎牢关、汜水关为屏蔽,地形占优,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可以此为据点,俯视中原,威逼幽冀二州。得洛阳,则中原在握,难道太师竟会把中原大好的地带拱手让与各路诸侯?”
那李傕频频点头深以为然,正要接话,忽见帐门撩起,李儒一步跨了进来,叫道:“好个贾文和,想不到你竟然在这里,我派人到处打听你的行踪,为何不来见我?”
贾诩见是李儒,站起来笑着说道:“你现在是太师面前的大红人,岂是我等小小校尉说见就能见的。我刚从并州押运粮草回来,正和李将军议论迁都之举的利弊呢。”
李儒也笑道:“你我同窗数载,就不用来这套假斯文了。走,跟我去见太师,把你刚才说的话跟董太师再复述一遍。我都在帐外听到了,你所言大有道理。若非巧遇,险铸大错。”
贾诩答道:“我乃一小小的平津校尉,现在去见太师不合适吧。”
李儒上前一把抓住贾诩的手,说道:“文和兄,董太师是惜才之人,况且有我卫护担待。走走,太师此刻定然还未安睡。”
贾文和拗不过李儒,跟随他来到董卓帐外。
李儒让他在外等候,先行进去通报:“太师,恭喜太师,我为太师找到了一个高才。”
那董卓奇道:“何人让你如此推崇?”
“此人为我同窗,现任平津校尉,满腹韬略,算无遗策,若用此人,太师大事谐矣。”
董卓问道:“此人计谋比你如何?”
“十倍于我,其人才情可比张良、陈平。这是大相士阎忠当年给他的评语。”
“哦,此人现在何处?”
“正在帐外恭候。”
“快快有请,不,我亲自去接。”
贾诩进门,以下属之礼参加董卓,董卓则碘着大肚子拉着他的手让到坐席上。李儒一边说道:“文和兄,太师雅量,你有话不妨直说。”
董卓也用亲热的口气说道:“对对,言者无罪。”
贾诩再鞠一躬,说道:“如此,我便直说了。请问太师,为何要迁都长安?”
董卓道:“高祖在西都长安建汉,是十二位皇帝;光武旺于东都洛阳,算来也正好十二位帝。洛阳此地气数已衰,当天道轮回,所以迁往长安。再者,诸侯蜂起,可以长安崤函之险以避之。”
“地气乃无妄之说,岂可轻言信之。以无妄之地气而动国家之根本,丢弃中原之地,退缩长安残破之城,岂是王者所为。”
董卓听的此话,怒气横生,紧盯着他的眼睛厉声道:“莫不是三公六卿中心怀异志之人派你来坐说客的吧?”
贾诩的目光不避不让,坦然道:“属下刚从并州来,城里的大臣实无交往。属下此番言语乃是为自己考虑,如此下去,太师危矣。覆巢之下岂无完卵,我也是这个巢里的卵之一。”
董卓与他对视了一会,忽然笑了:“我就这脾气,易怒,你勿怪,继续往下说。就算地气之说无妄,那十八路诸侯压境又该如何应对?”
“十八路诸侯此番在虎牢关下,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其心散矣。我观众诸侯皆心无大志,乃是沽名钓誉之徒。有雄关在手,何惧此等宵小。假以时日,这联军必将土崩瓦解。”
这番话出,董卓、李儒皆频频点头。
贾诩接着说下去:“此番危机,我看不在关外诸侯,而在朝堂之上,这才是心腹之患。”
“此话怎讲?”
“太师废帝之举操之过急,本意是为了树立权威,却离散了众位大臣之心,现在能和太师同舟共济者寥寥可数。太师要完成王霸之业,得从根本上扭转局势,首先得收复众位大臣之心。”
“那又该如何?”贾诩这话正说到董卓心里,不合作的大臣实在太多。
“太师要演一场戏给大臣们看。首先要奉天子为尊,以汉家天子来号令群臣。大臣们最反对的事也是废帝之举,须得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太师可借天子之口下一个罪诏,斥责太师独断专行,恣意妄为,然后太师自贬自己为太尉,依次来化解群臣的怨气。”
贾诩看董卓、李儒皆张大了口,那董卓更是怒目戟指,正待发作。
贾诩不管不顾继续说下去:“奉天子为尊,然后假天子之名来号令群臣、诸侯。各位大臣各路诸侯反的是太师,却不敢反汉家天子。然后,太师以天子之名下诏,在各诸侯间制造矛盾,令他们相互争斗,则彼消此长,诸侯的力量皆耗于内斗。再若不从,则令一上将以朝廷之名出兵讨伐,师出有名,可堵众人之口,诸侯之患可解。”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