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还不信。居然偷换意思。我说的是读书人没做到的地方。何时辱骂过读书人。你觉得你能代表天下所有读书人?你有那个资格吗。再者说了,我指出读书人的不足有何不可。说起来我倒是希望天下人都能指出读书人的不足,只有那样才能让读书人进步。若是天下读书人都像你这般故步自封,自我欺骗。那么我国的未来堪忧啊。北方的胡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让冷笑道。
“北方胡人和读书人有什么关系。那是武将的事情,何须扯上我们读书人。”曹栋梁说道。
“好。既然你想听。我就说,北方武将战还是不战。你们知道你们有多大的影响吗?一片割地求和,以德报怨的声音。混账。别人把你妈杀了,把你媳妇抢了,把你女儿卖了。你还要口口声声的说你要努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你还是个人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要我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是正道。你骂我我就骂回去。骂不过就打回去,打到你不敢骂我为止,你打我我就打回去。打不过就投降,等到打得过了再打回去。一天吟诗作乐,**女子,看不起百姓。写了几首诗全是为作新词强说愁。自以为自己的面子大过天,等到你吃不上饭的时候我看你的面子可还有那么重要。你身为新科探花,说起来要为读书人做表率才对,可是你都干了些什么,**女子。小肚鸡肠。惹是生非。不是你惹到我了我都懒得打你这种垃圾。”李让一席话说完,只觉得胸口的闷气终于是发泄完了。当下对着司马季挥手道:“大人,我喝多了头晕回去休息休息。给你添麻烦抱歉了,回头请你吃饭。”说完李让就准备走。
曹栋梁只感觉自己就像是被一双大手给包裹起来。而那双大手的主人就是李让。让自己快要窒息,死死的。透不过气。
李让这番话说出来。可以说是让大多数读书人很不舒服。这是什么话。天下读书人在他眼中真有那么不堪吗?在场的几乎都是读书人。没有谁不识字。此刻的李让可以说是站在了所有读书人的对立面。
司马季都走过来了。所有的大小官员自然都全部聚集在此。可是认识李让的只有司马季一个人,认识曹栋梁的也不多。可还是有那么几个,毕竟曹栋梁在成为探花后还是走动了一番。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叫人直接撵出去了就好。可是却没有,眼前这二人看上去很面生。曹栋梁虽然是探花,却也仅仅是一个探花而已。他对面的人更是没人认识,可是小王爷却站在他身边。小王爷大家都知道崇尚武道。为人本就随意。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可是他身旁的那人却是当今皇上的掌上明珠。居然也站在了他旁边。在朝为官的人若是连自己上司的女儿都不知道什么样,那么白混了。当下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事情的不简单。
再一问。那李让居然就是做出那些诗词。名动京都的人,据说国学府里的老师们甚至觉得李让说是第一才子也不为过。当下更觉得事情更有意思了。
“你既然这么说,想必已经是才高八斗。无人能比了?”曹栋梁笑道。只是眼中的阴霾一闪而逝。
“我说你是不是脑子被狗吃了啊。我说了我才高八斗天下第一了吗?难道我非要能装水才能评判一个水桶的好坏吗?至于诗词。十个你也不是我对手。”李让冷笑着说道。
说完李让走到了一张书桌前。既然在场的都是读书人。吟诗作对什么的自然是很喜好。司马季也在这院子之中了好几处书桌。
“周羽姑娘。麻烦了。”李让对着身旁的周羽小声道。
周羽点点头。在李让身边开始缓缓的开始磨墨。若是在外人看来,才子佳人,你磨墨来我写诗。多么美好的一幅景象。
见司马季没有开口说话阻拦,反而是一副期待的模样看着。纷纷猜不透司马季的想法,没有说话。也对着李让殷殷期待起来。李让的名气他们或多或少也听过一些。也好奇这李让到底是真的有几把刷子还是说只是虚名而已。
提笔蘸墨。李让的眼中只有那张纸,挥手而书。一行字已经出现在了白纸上。
“这……”围观的官员都纷纷惊讶且尴尬。
“李让也没办法,自己的字丑自己知道。可是自己却没办法,别人的字都是从小就开始练习的。而自己只是偶尔接触。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旁的的司马季似乎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也不说话,只是在仔细的看着李让所写的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自己好好看,好好想。心疼圣上啊。”李让说道。
司马季看了一眼李让。身为天下读书人老师的他又怎会看不出李让这篇作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的诗词。通篇虽然没有说百姓愁,诗人苦。却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边疆战事平息,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我年轻的时候跟老和尚走南闯北。偶然去过边疆。知道哪里的生活。知道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付出了多少努力。这首诗也是偶感所作。”
在场的都是浸淫在诗词一道几十年的老司机。自然知道李让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这首诗表达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和当今朝代的割地求和以德报怨企图感化的旋律格格不入。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已经算是一片上佳之作。
可是问题是。这首诗是通过对古代的名将回顾。指责了边疆战士的无能。可是边疆却未曾打仗,那指责的是谁呢?更加奇妙的是,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怀。真的是眼前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人所作?他是经历了什么才会有如此深的悲愤之情。
曹栋梁看了这首诗。久久无言。
司马季看完这首诗。感叹道:“好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生可畏啊!”
在场所有人见司马季居然发出了这种感叹,无一不是深深吃惊。纷纷上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