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海图志 > 大明海图志最新目录

第373章 防守与反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经荣兵败的消息让李顺贞着实吃了一惊,虽然适才她和郑冲怄气,不言不语的,但帐内诸将对话她却是听得一清二楚。登上南岸的清军不过四、五百人,而且据夜不收上前厮杀后判断,该部乃是满清汉将李永芳麾下汉军,战力不算太强。李经荣所部一千余朝军,此战乃朝军第一战,想必李经荣定是点起精锐出动的,又有八百明军接应,想不到如此占优之下,李经荣还是败了。

郑冲却显得格外镇定,也没有吃惊,只是仔细询问了李经荣的兵败经过。原来起初李经荣进兵还算顺利,朝军和满清汉军先是一阵斗箭,而后步军掩杀而上,李经荣特意还派了百余骑包抄满清汉军两翼。

可满清汉军倒也格外坚韧,背水而战非但不乱,反而将朝军死死缠住。双方厮杀正酣时,从上游又杀出一支满清军马来,人数也不多,不过三百余人,这批人一看就是早就埋伏好的,一下子就将朝军冲散。好在有明军迎接,满清汉军也没有追击,李经荣折损兵卒四百余人后,就这样败回了大营。

听传令兵讲述完经过后,李经荣与明军将佐陈家何一起来到帐内请罪。郑冲倒也没怪罪二将,起身扶起两壤:“胜败乃兵家常事,回去好生安抚将士,妥善安置伤兵,等候时机再战吧。”

二将羞愧低头告退而去后,李顺贞秀眉微蹙道:“你是不是知道此战必败,故意让我们朝鲜兵马去的?”

郑冲淡淡道:“为将者,当谋定而后动。李经荣自以为兵力占优,一上去便想一口吞掉对方,却不想既然建奴汉军胆敢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铁锁横江,岂能没有埋伏?他二人自己鲁莽行事,难道也要怪到我头上?”

顿了顿郑冲又道:“你们朝鲜兵马久疏战阵,提前见点血,也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这世上哪有常胜不败的?你当我是神仙?什么都能算到么?”

李顺贞被郑冲一顿抢白,脸上微微一红,责备的话再也不出口,当下哼了一声后,少女低头开始翻看那本兵书。

郑冲也没理会她,坐到帅椅上,闭目养神。随着清军大兵压境,战事将会越来越激烈,这几日来,明军、朝军陆续都出现了伤亡,而且伤亡数字会越来越大。但没办法,这就是战争,哪有不死饶战争呢?

四百朝军和十名夜不收队的伤亡都并非没有价值,这让郑冲对清军各部的战力有了个明晰的判断。李永芳等汉将麾下的汉军战力不在明军之下,而且略强于朝军,蒙古八旗则比明军战力要强,女真八旗则是最强的。

一秤滩之战也让郑冲明白,现在靠辽东明军和朝军是难以和清军野战的。今后排兵布阵当慎之又慎,在自己没有训练出纯火器部队之前,最好尽量避免和清军野战,最佳的战争方式还是固守营盘、坚城,依靠火器大炮来杀伤、消耗敌军。

李顺贞适才被郑冲强迫着吃零东西,精力稍复,翻开那兵书看了几页后,发觉这兵书上的语言写的都是通篇白话文,虽然当中的兵法韬略甚是新颖,但不免心中鄙夷起来:“哼,还道是大明儒雅公子,这文笔与市井之人无异,文字粗鄙不堪,当真丢人。”

接着又看了几页,看到训练篇时,很大篇幅都是在讲述各种队列和步幅操训,李顺贞看得不由得有些气闷,加上才饱食了一顿,有些犯困,忍不住轻轻掩袖打了个哈欠。

啪的一声,一枚纸团砸在脑门上,李顺贞啊了一声,回头看时,却是郑冲看着自己发笑:“累了就回去睡觉,你不知道打哈欠是会传染的么?”

李顺贞俏脸微红,板着脸孔道:“你这兵书上,讲的都是些队立步伐之事,而且文藻粗浅,毫无观赏之处,看着气闷。”

郑冲微微一笑道:“我就是故意用白话文书写的,带兵打仗讲究直来直去,自然不用华丽的辞藻修饰,白话文人人都听得懂、看得懂,正好合适。至于队列和步伐这些训练方式也是成军最基础的东西,老百姓和军人之间最明显的差距就是军规军纪,操练队列步伐,能让士兵尽快懂得服从命令。而且阵仗之上,讲究士兵如墙而进,这样才能形成阵势,任何队列步伐都是阵势的基础,人人都要按规定的队列步伐操练,这样战时才能……”

当下郑冲开始讲述阵立队列和步伐的作用与好处来,到让李顺贞回想起刚进讲武堂时,就被女教习拉去操练队立步伐,让她吃了很多苦头。

当时李顺贞就不明白为何要练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现在听郑冲讲来,这才明白其中巧妙和必要。郑冲也好不藏私,更是将今后火枪队需要更加严谨的阵立队列和步伐的要旨都与李顺贞听。少女听得仔细,公子讲得认真,很快时光就这么匆匆流走了。

李经荣兵败后,明军和朝军各自收拢兵马,固守营盘,朔州城已经封闭了城门,城内军民倒也早就知道清军迟早要来,这些时日准备了许多粮食物资,就连药材、柴薪、木炭都准备充分,是以城内军民百姓倒也没有慌乱。

随后一整的时间里,明军和朝军偃旗息鼓,没再出兵袭击上游河滩上的清军,而清军也就忙着接应后续泅渡的兵马过江,继续拉铁索横江,同时已经开始在南岸伐木掘壕,构筑岸边营砦,积极准备木料搭建浮桥。

第二清晨,清军异常忙碌,经过一昼夜,他们居然赶制了数十艘木筏运送士兵渡江,加上几道铁索横在江面上,一些士卒拉着铁索渡江,居然有数千清军渡过了南岸。岸边清军的营地也逐渐扩大范围,战马居然也有一百余匹来到了岸上。

金日观见了之后,当即请命,让水师战船出动,袭扰清军,总不能让人在眼皮子地下大摇大摆的过江吧。郑冲不置可否,只是吩咐金日观自行定夺,因为朔州城金日观是守将,早晚其他地方战事吃紧时,郑冲是要离开的,此刻最好一切军令都由金日观来发号施令。

清晨的薄雾中,郑氏内河水师二十余艘沙船、快蟹船朝着清军南岸营地发炮,清军勉强只能用带火的箭矢还击,但箭矢始终难以极远,明军的水师战船在箭矢射程外欢快的发泄着火炮的威力,让清军不得不停下工事作业,转而躲避炮火。

就在水师战船欢乐的蹂躏登上南岸的清军时,江面上顺流而下数十支竹筏,每支竹筏上面有数名清军。来到铁索横江之处时,那些竹筏上的清军迅速将竹筏上一只只方形木箱子推入水中,其后连着引线,就这般朝下游郑氏水师战船漂去。

“是水底雷!”郑氏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