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验室的护盾救了我。不过我可怜的试验室啊,它吸收永恒炼金术爆发的能量后基本上就报废了。”
“试验室炸了还可以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未济松开灵宝,“究竟发生了什么,手上的这图案是?”
“这两个图案组合在一起就是迷雾的标志。迷雾是是万物的根本,是一切的源头,是永恒炼金术不可动摇的基础。”灵宝解释说,“身具这个图案就意味着,你的身体与迷雾连通了。”
李未济还是没明白。
灵宝说:“你身上有大件的东西吗?”
李未济找了找,除了身后的长弓外,只有一本《灰烬·轻语之地的巨剑入门指南》。
“你把它放到双掌之间试试。”
李未济双手一合,书籍不见了。
“现在想着这本书,双手慢慢分开。”
李未济依言操作,两手掌心间出现半截纸页。
“怎么样,神奇吧?”
李未济点点头,他说不出话来,因为这种体验是从来没有过的,他还在回味。
把书反复地存取,李未济好像是得到玩具的小男孩。
不,严格来说,他就是得到玩具的小男孩。
男人从未长大,只是玩具越来越贵。
习惯了手中取物之后,李未济依然兴奋,他问灵宝:“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理论上是的。”
“没有容量限制吗?”
“理论上没有,但实际上有。这个技术必须用那种红色粉末,可惜,我研究很久,依然不知道这种粉末的来龙去脉。”
李未济开玩笑道:“我可以把你装进去吗?”
“理论上可以。”灵宝一本正经地说,“不过,没人知道活体进入迷雾后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且,我现在也不太想为科学献身。”
“我……”
“有问题待会再问吧。”灵宝突然严肃起来,“你现在就去练习巨剑入门指南,我知道你学东西很快。你在这里等我,我去给你找把巨剑来。”
李未济不明白灵宝为什么要强行转变话题,但看他神情严肃的样子,学剑似乎是重大计划中的一环。
解下背后的木弓放入掌心,李未济整理了一下散乱的铠甲,扎紧腰带。
灵宝捧来一柄钢剑,说是钢剑更像是唐刀,狭直刀身,小镡,可双手握持的长柄。
“我只剩这把巨剑了,你将就着用吧。”灵宝又用试验室的木栅栏弄了几个靶子,“开始练吧。”
李未济接过剑,翻开《灰烬·轻语之地的巨剑入门指南》。
书里一共教了三个技能,李未济按着书上的动作施展几遍,游戏立刻给出学会技能的提示。
不理会游戏提示,李未济直接抚摸剑身上的刻纹图标。
首先是剑尖上的刻纹,这个技能和之前学到的长矛技能有些相似,也是一套三段连击技。
[劈砍-挥斩-猛刺]
[连续打击前方三个敌人,猛刺时闪避1秒。]
这三段连击动作非常连贯,,,猛刺因为动作比较大,而且动作中带有身形晃动,。按技能说明,猛刺攻击的整个动作期间都是闪避状态。闪避就等于是无敌,这点李未济死也不会忘记。可以看得出来,这套连击如果运用得当,是近身搏斗的利器。
巨剑的第二个刻纹在剑身两侧,是一对翅膀。
[猛扑]
[奔跑并向敌人发起跃击,攻击范围内的三个敌人。]
[。]
[组合终结技:跳跃]
经过亲自试验,李未济发现这个技能约有12秒的冷却时间,技能动作同样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向前奔跑,第二个阶段是靠近目标时跳跃劈砍。
“猛刺时闪避,跃击时也闪避。”李未济沉吟,“难道这个游戏设定为施展技能的动作越大,就越能闪避对方的攻击吗?”
对着不能动的木头靶子试验不出闪避的能力,李未济只好按捺住心绪,抚摸着剑柄上的刻纹。
[剑柄猛击]
[用剑柄猛击敌人,使其晕眩。如果你从后面攻击,则会使其昏迷。]
这个技能一看就只能单体攻击,,但是它附带的两个效果却非常不错。
虽然分不清晕眩和昏迷有什么不同,但是玩过不少游戏的李未济知道,这是一个控制类技能。
控制类技能一般都有较长的冷却时间,李未济对着木头靶子砸了一下,估算出冷却时间大约在25秒左右。
游戏中这些技能说明都不清不楚,很多东西都要靠玩家自己熟记,李未济觉得这不利于玩家上手,当下就决定把这个意见写进游戏体验报告里,希望许氏集团在游戏开服前能做出相关调整。
强忍住对副本难度的怀疑,李未济把剑收回掌心,问道:“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灵宝从试验室的废墟里捡了一些能用的东西,统统塞进李未济手里,说道:“下山。”
下山的过程,李未济问了灵宝很多事,尤其是灵宝的身世,他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么八卦。
打听别人的隐私真的非常非常有意思啊。
从灵宝那半假半真的说法中,李未济了解到,灵宝是阿苏拉审讯团的后代。
阿苏拉最初是个生活在地表下的民族,他们适应了地表深处的洞穴生活。他们逐渐形成了敏锐的感官——他们长长的耳朵,明亮的双眼不会错过任何东西——尖锐的牙齿使他们能够吃下任何东西。他们和人类一样聪明,能运用自身的天赋分析、解决问题。他们很少来到地面上,很少有其他种族见过他们。直到250年前,火焰巨龙开始微动唤醒了住在地底更深处的邪恶生物,毁灭者。
毁灭者蜂拥爬出巢穴,把阿苏拉驱逐出地底,使他们暴露在危险而未知的地表世界。他们来到了一些古代文明的废墟处,在严密防守的区域内搭建了几何形的发电设备,将这片区域确立为他们的首都。形状为一个巨大的,漂浮着的立方体,名唤拉塔索姆。来自废墟的美学灵感反映在现代阿苏拉的建筑中,拉塔索姆原先是被废墟环绕的落脚点,现在是几何学的杰作,见证了阿苏拉不可阻止的发展能力。
为了防止再次遭到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