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成吉思汗归天了,对于正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的蒙古帝国来说,这一年是个仿佛突然回到了黑暗的年份。他们的骄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着他一统欧亚大陆的凌云壮志溘然离世。
成吉思汗已经走完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但这里我们也简单说一下他接班人的故事。
在孛儿帖所生的四个儿子中,拖雷是幼子。他也是成吉思汗最为宠爱的儿子。但是,成吉思汗最后却把这个重要的汗位传给了他的三子窝阔台。窝阔台承继了父业,成为大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他于公元1229-1241年在位,当老大十三年。
窝阔台生长在战乱不断的时代,从小就得到了骑马射箭的锻炼和熏陶,随父成吉思汗参加了多次战役,这其中不乏西征和攻金这样的关键之战,经过历次战役的历练,他逐渐成为一位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更为突出的是他治国的才能也超过了其他的兄弟,这一点成吉思汗是看在眼中的,他深知窝阔台的才能比他最为疼爱的拖雷更为全面。
成吉思汗根据四个儿子的才能和特长,分别给他们安排不同的掌管方向,特地安排窝阔台主持朝政,很有针对性地让他慢慢过渡。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家,并没有采用汉族封建国家立太子和长子继承的制度。按着蒙古传统惯例,父亲死后,由幼子继承财产,管理家务。大汗必须经过大会选举,才算合法。《元朝秘史》记载,成吉思汗西征前夕,皇后示意让他在四个嫡子中指定一个继承人。此事传出后,术赤与察合台发生了争执,于是二人共推敦厚的窝阔台,通过商议便通过此提议。
成吉思汗让拖雷担任监国,他对小儿子拖雷是相当的喜爱,将拖雷称为自己的“那可尔”(伴当)。
成吉思汗曾经想将帝位传给拖雷,但是有了前面的家族内部纷争,他最后决定将帝位传给嫡三子窝阔台。其实更为主要的原因可能成吉思汗还是觉得窝阔台在掌控大局等方面更适合作为一国之君。从这点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在大事的决断上还是非常理性的,并没有因个人的偏好而耽误整个蒙古帝国的前程。
同时,大约是为了补偿,更因为蒙古习俗的使然,成吉思汗随后将绝大多数的财产分给了拖雷。这里有一个最直接的对比是这样的:拖雷所得军户为十万一千户,汗位继承人窝阔台仅得四千户。
虽然,在临死前,成吉思汗召见诸子,告诫他们由窝阔台继承汗位,要他们精诚团结,服从窝阔台的指挥。他坚定地说:“我指定窝阔台为我的继承人,把帝国的钥匙放在他英勇才智的手中。”
但是,蒙古帝国时期有一个这样的规矩,即使老皇帝有遗嘱,也必须通过忽邻勒台大会的最后批准,新帝才能继位。这是一个必须得走的形式。然而,当时由于蒙古的忽邻勒台(部落议事会制度)仍起作用,成吉思汗的遗言不能马上实现,其汗位就这样空缺了两年。这两年中,由拖雷监摄国政。
公元1229年秋,为了推选新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们举行大会。宫廷内就有人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大会争议了四十多天。此时几兄弟中术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力孤单,只得拥立其兄窝阔台即位。
从此,窝阔台开始采用“合汗”称号,因此元朝文献中有时称之为“合汗皇帝”而略其名。窝阔台登上帝位之后,拖雷遵守诺言,尽心尽力地辅佐他。不过我们可以想象,窝阔台心里面不可能不对这位实力超群的弟弟满心忌惮。
公元1230年,拖雷和窝阔台分兵攻金。他们遵照其父成吉思汗的遗嘱,用武力假道宋境。公元1231年冬天,拖雷在均州三峰山(今河?禹县境内)打败金军的主力部队,乘胜攻占了河?诸郡等地。
拖雷是一位军事家,他掌有百分之八十的蒙古军队,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攻金战役中,他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而历史上历来的宫廷斗争中,军权是帝王最关注的。拖雷的实力和军事才能引起其兄窝阔台的忌恨。
公元1232年夏,由于天气酷热,拖雷只得率军回师,后在途中得病而死。
但是,还有另一说法,他是被窝阔台害死的。当时拖雷从金国班师北还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忽然得了病,说不出话,拖雷侍奉他。也许是窝阔台和珊蜜巫师早就串通好了,这巫师卜占之后,竟然说:“因为杀害金国百姓太多,所以山川神灵作祟侵害大汗,必须由亲族中一个人代死,否则病不能好。”
而拖雷却没想到老哥的邪恶,他豪爽地说:“我答应过父皇,一心辅助皇兄,我愿意代皇兄而死,请皇兄照料我的孤儿和妻子。巫师你念咒吧。”
那个可恶的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水杯中。拖雷对兄长爱戴,便拿起杯子祈祷,喝下了杯中除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的病果然就好了。拖雷告辞启行,不久便去世了。传说,拖雷饮的水中很有可能是被巫师甚至是窝阔台投放了毒药。当然,这也只是一种传说。
拖雷终年四十岁,葬处不详。真乃可叹也!
蒙古人对拖雷都十分钦佩。窝阔台也貌似很感激,曾说他将来死后,要将大位传给拖雷的长子蒙哥。
1234年,蒙宋联军围攻金国的最后一个首都(因多次迁都,故有此说)。深知蔡州城内乏食缺水,蒙宋联军在城外大开盛宴,歌舞鼓吹,军士们欢呼豪饮,大吃美食,“城中饥窘,叹息而已”,守城的金军闻见肉香,几乎要发神经病。偶而有出降者从城上缒城而下,告知宋军说城内绝粮三个月,能吃的都已经吃尽,鞍靴甲革包括军鼓鼓皮都煮熟吃掉,“听以老弱互食”,守城金军天天的粮食是“人畜骨和芹泥”。同时,为了补充“军粮”,金军又常常斩杀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蔡州城内,简直又是一个活地狱。见时机已到,宋军对蔡州城进行总攻,而蒙军也凿西城为五门,整军而入,准备与宋军同时杀入城去。
1235年正月,戊申夜,金哀宗召集百官,传位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完颜白撒之弟)。承麟固辞,金哀宗说:“朕体素肥,不便于鞍马驰突。爱卿平日敏捷有将略,万一得免,能保我大金国祚不绝,就了却朕的心愿了。”完颜承麟不得已,即皇帝位。
大礼刚毕,南城已树敌帜。倾顷之间,四面杀声震天,蒙宋军攻入蔡州内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