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我国南方广蜀县龙竹公社有座龙竹山,层层山谷峦叠,缭绕地升起团团淡烟轻雾。太阳,开始由苍翠的龙竹山巅后面露出脸来,自然界的光线与夜间行将消失的凉爽交融,还给人间舒缓的倦意。冉冉的太阳,开初是鲜红色的,紧接着成了大红的,金黄色的,晨曦把那近似筑台凉亭后高悬的峭壁的顶端映成金黄色。
山间,是一片片如绿海般的竹林,林中品种繁多,有兰竹、慈竹、白夹竹、观音竹、斑竹、水竹,有的呈深绿色,有的呈金黄色,有的呈碧绿色,有的呈黑色。这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纯天然植物,它们按生长的不同年代、色彩,粗、细、高、矮不一,都具体安排到社员户精心管护。竹篮打水一笼接一笼,一竿靠一竿,竹子的根牵着根,牢牢的扎于土地之中,枝桠昂立空中,时而牵手时而散开,竹子挤得密密麻麻无空隙而昂立不倒;在狂风暴雨中仍然随风自然摆动不易折断,更未翻篼而倾倒。披上笋壳叶外衣的竹笋犹如唐朝杜甫《咏春笋》所述,“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竹笋与矮品种的竹子参与其间,整个竹林,犹如一个庞大的竹子家族似的,各层色,各年龄段的,由若干个体组成群体,苦乐共存,患难与共。正如宋朝陆游所指:“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龙竹山居住的人们很崇拜山里的竹子,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大家通过观察竹子生长的旺衰,推断当年农作物收成,家庭吉凶祸福。
无论是任何家庭办红白喜事,均要先拜山、竹神,求诸神显灵,佑护众生吉祥、人丁兴旺,山里人还根据竹子开花状况,判断老人寿辰,山里人的前程与运气,居于此山的农户不限辖区的界别,各户派一名代表,带上编好的竹编工艺品,自觉投钱捐物,中午共吃一餐席,评选出竹编优胜者为下年盛会主持者,崇拜竹子的人们像竹子根系那样团结协作,真诚携手,情感牢不可破。
山间,绿荫丛中,有濡湿,崎岖漫长,乱碎碎石铺成的地段,有羊肠泥径道,那坠落枯干的竹叶像地毯似的铺在地上,有的地方荆棘丛生,依地而长的野花傲寒夺目,山路弯曲盘旋,顺山势上下延伸。山底,有条小溪,潺潺流水长年不涸。丛林中的山鸟草虫在沉睡中早起,不畏严寒,尽情欢唱不停。渐渐的,袅袅薄雾向山腰浮动而消失。
正在这时,有个身穿蓝色平版布料衣服的酗子,背着一背篼刚从集市买回的食物,迈着稳健的步履,踏着熟悉的路径朝一座农家院走去。细端详,他中等个子,长得匀称,肩膀挺宽,堆满喜色的方圆笑脸上微冒汗气,那两道又宽又粗的剑式浓眉下,有一双顽强机警的大眼睛,灼灼有神,闪闪发光,仿佛显示自己具有聪慧、睿智和一往无前的攀登雄心壮志,强壮的体魄,蕴藏着充沛的精力。
他叫竹根亲,自留地有两根竹子绽放出紫红色的花朵,人们预料,有喜事降临他家,为促使预兆成真,正月初八那天,祭山、竹神,竹编工艺品比赛获胜的颜喜民做主持者,领唱竹山歌谣,享用的第一杯酒中,留了几滴给竹根亲喝。
每次竹编工艺品比赛有一件离奇的事,当宣布最佳竹编工艺品获胜者时,一个蒙面人会送来一件精致许多的竹编工艺品,人们刚想奉送竹编工艺品冠军之名时,来者持送来给大家观摩的竹编工艺品像飞箭似的离去。人们以为这是竹仙、山神派来的使者,更是虔诚的跪拜一番。
当年农历十月初八,是竹根亲在人生走过二十一个春秋岁月之际,头两天,中学的同学有十多人参加征兵体检,其中有三个铁哥们,都因血压高、心脏有二级杂音淘汰出局,根亲的身体,却查获成优等甲级身体,被接兵的海军选中,人们纷纷议论是竹花显灵的结果。如果政审合格,他很快会到海岸线上为祖国站岗放哨,对于生长在山里的农民子女,梦寐以求的是跳出农家门槛儿,心中那股子兴奋劲是不言而喻。
山里的乡亲们去一趟县城都千载难逢,他此生还一次都没去过哩。眼下,各类学校都停课,再有真才实学想升学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只有当兵或招工是找出路的惟一途径,招工几乎都是托关系,走后门,竹家无指望,所以,当兵是惟一的跳出农门的途径。
顷刻间,他欣喜的面孔慢慢暗淡下来,脚步自然减速。想起自己这一家人,去年父亲竹展益病逝,一家人只有在灵位前祭拜,烧香、烧纸钱以表孝道与怀念之情,哥哥竹根茂在离家近二十公里的当村小教师,娶的嫂子是当地农村姑娘,是两个农民的独女,岳父是个瞎子。实际上哥成了到插门的女婿,姐竹根贤嫁到县城附近的菜蔬社,夫妻靠挣工分吃饭,还要照顾跛子公爹。
母亲黎玉清已年过六旬,说什么也不肯离开故土,她过过惯了山里挣工分吃饭的生活,每天只能挣上6、7分,加上根亲这个全劳,母子挣的钱分不回口粮,也不摊派哥、姐资助,哥、姐的经济收入也只能够各自的家庭开支,而根亲家是靠卖竹子和每年腊月杀年猪,留下猪油和少部分肉食用,大部分去市上变卖成钱填补给生产队后,才能分回押在队里的口粮。枯荒月份,吃返销粮时,要去信用社贷款购买,喂养鸡、鸭、鹅等家禽出售后才陆续还贷,走亲访友送礼,买油盐的钱,只有卖自留地种的蔬菜,房前屋后果树产出的樱桃、葡萄、广柑、柚子等水果,舍不得吃,变成钱用于开支,每年基本持平。眼前有两大难题:一是母亲年龄大身边需人照料,还需要主要劳力挣的工分,分口粮,这种情况政审是否能过关?二是又舍不得放弃到部队去闯前程和向国家献忠的宝贵机会。
竹家所在的生产队的二十六户人家,近两百口人,他们有几代相传的血缘关系,像竹子的根系那样,左牵右挂大家都沾亲带故,属挂角亲。有的给他介绍继父,遭到母子的强烈反对;有的提议让根亲娶老婆过门照料老人和料理家事,均未得到认可。男女老少都十分热心帮助他想法子解决这一难题,鼓励他操办生日,以这种方式借喜事冲破难关,大家公社发来用于点粮食的副食票,捐出来送给他去买平价肉、酒、糖、香烟。
这一举措,是否凑效,还是未知数,心中忐忑沉浮,苦不堪言。憋慌了,竹根亲脱口而出:“验起兵走不成,我就不信那么背时。”山里人认为,办事能心想事成就是走好运,否则,就是走背时运。
“噗嗤。”笑声之后“弟娃,你们有十多个同学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