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憨缘 > 憨缘最新目录

第三十八章 奉送心血还乡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盛夏,天空万里无云,旭日从东方地平线冉冉上升,起初,像殷红血液;跃出之后,又成了火红的圆球,金轮涌出,上下荡漾,晨曦升空。曙光由远而近,洒向大地,万物生机勃勃。

宋杰、竹根亲、肖玲一行三人到广蜀县竹编工艺制品厂检查验收巡展的竹编工艺品,签订外销协议产品的生产情况,到存列室看后,到生产车间,见篾匠们精心致志的编织着,两手把竹子,篾条规则的像流水作业进入编织程序,一丝不苟的操作,编织成功的产品精湛,诱人耳目。从二森从破竹,划篾,那股子编织劲,仿佛眼中除了竹子别无它物。

他们来到农校,老师根据他们编写的教材在黑板上演绎,分成理论程序、图案、分段操作三大块,让人一听便知,一看便懂,一做便知程序,要织出精湛产品,需要精心反复练习。上百名学员各自准备刀具和竹子认真操作,骆建放下粉笔,呈现诚信庄严的面孔,手上包扎着纱布,放下拐杖,座在凳子上,用刀破竹、启篾,全神贯注,无心领会身边流动的人员。

“骆建,你是协助教学管理的,怎么自己在摆弄竹子?学到什么了?”根亲细声问他。

“现在才知道,你是经过无数次练习,才精心开拓管理这个家业。我若是不从头学起,从基础学起,从点滴积累,不踏实苦干。我要从学做人入手,协助管理指导才有无声胜有声说教的效果。”骆建倔犟的说出掏心窝子的话。

此刻,游芹提着小竹篮过来,怨声载道:“骆建哪,再忙也不能赶二、五、八嘛!”

骆建向妻子使眼色,示意不让她说。

肖玲问:“什么二、五、八?”

“天蒙蒙亮就来,吃饭忘回家,有时一天吃一顿,有时吃两顿,唉,他身体又带残疾,饿垮了怎么收场嘛。”不知游芹这么诉说是指责,赞美丈夫,还是展示自己贤惠。

宋杰和根亲仔细端详,看见游芹挺着大肚子送饭菜。

宋杰提示:“骆建,有的是机会练习,生活方面的事,要服从游芹的管理哟!”他指着游芹的肚子暗示。

骆建放下手中的刀具和篾条,接过饭碗,狼吞虎咽地吃着。

宋杰盯着根亲频频点头,意思是可以聘用此人。三人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

盛夏上午的太阳,播散出炙人的暑热。

龙竹大队会场,淡平主持会议,席易清点到会人员。参会人员都是右手握竹扇,一个劲的摇摆着散热,仍是汗流不止。

他们一边散热一边议论。

有的干部说:“一下子牵高压线,修公路,扎筑节堰,人经济和劳力都承受不了。”

有的党员提出:“牵高压线,人平投资几十元,要买多少斤煤油点多少年的灯,是否是劳民伤财!”

有的老同志问:“修公路用那么多田土,要少产多少斤粮食?以后人口在增加,粮食减少了,够吃不?”

也有人问:“扎筑节堰,是否伤到山神、竹仙?”

还有人提:“修公路是否伤及山的灵气,伤害灵山妙竹,给大家带来灾祸?”

淡平、席易只好耐心听,却无能力解答,仁会计细心把大家讲的都记在本子上。

宋书记一行三人来到会场,大家鸦雀无声,终止发言,他们从仁会计手中拿到记录本,三人传阅。

淡平向大家招招手:“我们召开党员干部会,民主决策需要办的三件大事。公社的三位领导来了,请他们作指示。”

宋书记笑着说:“我们商定了一套方案,竹社长给大家说。我们是基层干部,只能说工作方案,谈不上指示,要在你们大队牵高压线,修公路,扎筑节堰,是一次群众性的工作,必须从上到下统一思想才行动,否则,这项工作莫法启动。”

竹根亲看宋书记折射出信赖的眼神,高声向大家说:“向面前的家乡大队的主心骨,解开一个谜底,我恢复干部身份回到这里安排,钱不多赚,日子又不舒坦,而是想报答大家对本人的像母亲乳汁哺育之恩,阳光雨露之情,回想起当兵离家,受处分返乡,纠错,竹编搞成东方珍品,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各位的关照。马上拉开两线一扎的硬骨头工作,首先,要求大家看到,我们国家政策是领着人民把社会推进,为人民谋福。这三件事谁先办谁就早受益。有电后,打米机代替碾子,抽水机代替人工用斗蓬拂水,水车传水,柴油机抽水,有电后每个家庭要买收音机,电视机,在家里就可以看小电影,过城里人过的日子。路修成功后,拉出山的农副产品,换回城里的商品拉进山,要节约多少人力!扎筑节堰更不用说,囤水如囤粮,前两年天旱缺水,几台大型抽水机,用了多抽水费,只打了多少斤稻谷,大家扪心自问,实实在在地算笔账。劳力问题要合理安排。拉高压线需主劳,突击几天就能完成。修公路任何劳力都可以上,筑节堰,只有三段,应一鼓作气成功。

我这人,憨人得福,我和肖玲有工资吃饭,不光谈空洞理论,我把在县上获得的和批准在工艺制品厂开支的一共三万元,奉送给大家,用一万五拉电,用一万元修路,五千元用于扎筑节堰。”根亲刚说完,双手把一本存折递给席易。

大家呆若木鸡,紧盯着他,顿时全场鸦雀无声。

席易颤抖的手举着存折:“党员干部们,这是三万元的存折。”

颜喜民站起来,高吭激昂的表态:“根亲给我们的不是钱!”大家又呆了,认为是受骗上当。他又接着说:“是他和肖玲那两颗慈善的心哪!我们还顾忌什么,从明天开始,就着手规划吧!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要为子孙后代造福出点力。”

山里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数额的钱,心如浪潮排空,奔腾咆哮。

有位队长吼道:“人家竹社长这么耿直,哪个不出力是龟儿子王八蛋。”

宋杰见根亲和肖玲平日省吃俭用,给乡亲们献力却慷慨洒脱,强调指出:“你们知道吗?根亲买一挑水五角钱都舍不得出,这三万元虽是他得的奖,凭这笔钱,他可以到城里去买套房子,这笔钱,按现行价格能买二十二万斤大米,保证每人每年吃三百六十斤大米,可供养十个人从生下来到七十岁。既然根亲善捐给大家,资金不筹了,大家就要调剂好劳力,做好群众工作,办好三件事。”

淡平激奋地作了安排:“根亲和宋书记都说得很清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