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吃完饭,青蛇需要找个地方炼化灵气,任由张源自由行动。它不怕张源跑掉,张源的气息,哪怕在方圆百里,它也能闻得到。除非张源躲到红尘道里面去,青蛇不敢上去。
不过,经过几天接触,张源觉得青蛇本性不坏,只是不懂尘世规矩罢了,是个可以结交的人。杀人吃肉这回事,自从吃了丰庆楼的酒食,就再也没提过了。
自己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张源暂时告别青蛇,自去童文馆求书。从骨子里,张源还是个读书人。
童文馆的位置很好打听,它是宜州文人的脸面,说起来与有荣焉。
宜州本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自古以来才子佳人层出不穷。武周诗文十二位大家,其中两位出自宜州。
山水田园派词人温严庭温大家,还有一位,在朝为官的,司虞卿柳宜章。司虞卿是官职,掌管山水地图绘制的最高掌管,柳宜章是当朝一品大员,跟留恋山水的温严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派别。
以上两位都有着作传世,柳宜章年轻的时候用尽二十年时间,走山仿水,探查民情,再用十年作出《水谭章》,是研究奇闻杂记民间传说必不可少的书目。
温严庭是浪漫派,柳宜章反而是写实派。因为这位柳宜章,记载民间传说,总是要认认真真标注出来“此事口口相传,尚未求真”,以免误导后人学子。
如果是他经过证实的传闻,比如说他听说峡西有奇石,夜能发声。“某家特意在夜间逆流而上,果然听闻啸声阵阵,从石而出。”只是因为才学尚欠,“不知奇因,录而已待后人”。
意思是:“虽然求证了石头确实可以发出声音,却不知道原因,只好记录下来,期待有后来的人能够解开谜题。”
当时,柳宜章已经担任一品司虞卿,以朝廷大员的身份,为了求证一个民间传说,居然一个人划着小船逆流而上,求真之心实在让人佩服。
《水谭章》这本书,也是张源购买的目标。
在红尘道的藏书楼,张源早就把这本书倒背如流了。但是,为了防止学子把昂贵的书本给翻烂了,藏书楼的书,全是以小刀刻在石头上的,根本带不出来!
就是这样,听说石刻书每月也有十几本的消耗,字迹都被学生给磨平了。
以此可见,纸质书籍的缺失。就算普通的红尘道弟子,经济条件勉强温饱,对待非必须的杂学书籍,也是能不买就不买。书籍,那是奢侈品。
想买闲书,只能到人间的书肆来。
听说帝都最大的书肆“览玉阁”,能够买到十二大家任何一位的真迹,只不过价格不菲。宜州的童文馆只能保证有抄录本,还是显得有些小气了。
小气也没办法,要不是张源进了红尘道,他连抄录本也买不起的。
张源已经决定了要行万里路的修道方法,那么《水谭章》是他的必读书目,书里记载的奇闻异事,他希望能亲自看一看,说不定还能得到新的感悟。
进门问了问,果然,真品就不要想了。这东西现在保留在紫禁城,是太子修学体察民生用的课本。就连抄录本都很少见,宜州到底还是温严庭的天下,温严庭的抄录本随处可见,价格也便宜,柳宜章就难找多了。
武周的文坛,受剑仙李文越的影响,越是浪漫虚拟的文章,越是受欢迎。
在说了,那柳宜章是一品大员,文人总是有一颗倨傲之心,觉得抄写一品大员的东西有谄媚之意,会被同门笑话。所以,柳宜章的书稿抄录本,竟然稀少而且昂贵。
童文馆的小书童,别看年纪轻轻,却对各种名家如数家珍,张口既来。张源断定,这小家伙如果要去考科举,很有希望能够考中。可惜小书童出身商贾世家,不得科考,只能来童文馆某个差事,沾沾文气,也好庇佑家道中兴。
小书童彬彬有礼地说:“公子,柳大家的文章本来就很少,这几年没有新作,已经无人抄录了。最近送来的一本,是女子手书,您要是不嫌弃我这就拿来。”
别看张源的打扮贫寒,浑身的家当,也不如小书童的一根毛笔值钱。但是,书生打扮就值得尊重,武周是文人的天下,怠慢文人学子,童文馆的招牌就砸了。
这些文人,骂人从来不吐脏字,而是写诗词刻于墙上,供人揽阅,引经据典文采斐然。你就是想骂回去,也要保证字写得比他好看才成,所以根本得罪不起。
所以,小书童说没有存稿,那就是真的没有。
他态度恭敬,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你说女子手书,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给我看看总是可以吧?”张源只能退而求其次。
“看当然是可以的,请公子跟我进来。”小书童礼仪很周到。
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武周是女帝当政,连宰相都是女人,对女子的苛责放松了很多,一时间也涌现不少才女佳人。主流的观点,还是女子不要有太多学问,能识字算术就可以了。
大部分文人,更是不屑把女子的手书,天天研读。所以,女子的抄录本经常是卖不出去的。
张源看到的抄录本,有点不同寻常。要不是小书童提前告知是女人抄录,他竟然看不出丝毫娟秀之意。一笔一划,古朴劲道,眼见没有十几年的功力,写不出来这样工整的小楷。
“这真是女子书写?也许我才疏学浅,看字迹倒是看不出来。”张源感叹道。
童文馆果然还是有底蕴啊,一般人文不屑于买的抄录本,居然质量出奇的好。
“很多人来看过,一开始都满意抄录的小楷,说是有几分古晋书圣欧阳呈大家的意思。听说是女子写的,就不愿意买了。”小书童也极力推销,如果能卖出去,他自己也能得一笔提成的。
一般女子写字,免不了娟秀二字,一看便知跟男子有很大区别。这本抄录,却是完全的模仿欧阳呈,力求相似。
对于想寻找真迹而买不起的张源来说,这本书的书法,是他见过最接近欧阳呈的小楷。他自己的小楷,也是模仿欧阳呈,知道对方的功力比自己强。
“学问之道,达者为师,是女子也无妨。我看字迹果然有力道,可惜不知是何人书写。”张源说。
如果不是女子的作品,也根本轮不到他买,说不定早就被抢购了。
抄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