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圣剑啸天 > 圣剑啸天最新目录

第一百四十三章 礼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勒令太平知府马上把丁税免掉。

这个书办下去后,楚啸天又看了一张字条,再次唤人:“来人。”

又上来个书办,楚啸天问应天府修建学堂的钱到了没有?

书办说:“还没到,我昨天去催了。”

楚啸天让他告诉安陆,三天之内不能开学,让他把大印送回来。

书办说:“是。”

楚啸天自语:“没有人才,国家怎么能兴旺?”

书办答应着下去了。

楚啸天又开始看粘在桌子上的纸条,揭下一张,又向阶下叫:“来人啊。”

半天无人应答。廊下的侍从快叫他指使光了。楚啸天站起身向外叫:“有人吗?”

这才跑上一个人来,是胡庸。

楚啸天觉得面生,就问:“你是谁?我怎么没见过?”

胡庸恭敬地禀报,说自己叫胡惟庸,是新来的奏差,是愚才先生荐来的。

楚啸天问他是什么地方人?

“原籍吴县,”胡庸说,“后来搬到宁国。”

“那你对府县赋税一定很知道了?”楚啸天说。

“知道一点。”胡庸说。

楚啸天百思不解,他在所占区域内不断减税,可百姓仍然不肯交税,是何道理?

胡庸不经思索便对答如流,战乱经年不息,土地多被豪绅大户兼并,农民无地,想缴税也缴不着,而有地的大户又与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瞒报土地,这就形成了有钱的不用交税,穷人没地没钱交税的局面。穷人实际上得不到减税赋的好处。

楚啸天问:“那你说怎么办?”

胡庸献计,丈量土地,把瞒产的大户惩治了,让世代盼地的农民有地种,天下粮仓有粮了,国家也有税收了。向来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而不是损有余而奉不足,天下不会太平。

楚啸天大为惊讶,说:“你谈吐不俗啊!你既然这样体察民情,我派你到县里去当个县令,按你说的办法去做,如何?”

胡庸并无受宠若惊的表示,但当县令总比当奏差强,便说:“我会尽力而为的。”

楚啸天又站到了屏风前面,那上面有密密麻麻的人名。他找到了宁国县字样,勾了下面一个人名,把胡庸三个字填上了。他说:“就派你回你家乡宁国去当县令,回头我让愚才先生给你办理。”

胡庸说:“谢大人。”

长江边上码头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楚啸天亲率文武百官来迎接吴博文等人。

一条官船拢岸,吴博文、王濂、章溢、三人站在甲板上,没等船停稳,楚啸天便带李善长等人踏上跳板。

乐声大作,列成方阵的舞女翩翩起舞,变幻着队形。在乐声中,人们簇拥着四贤人分别上了四乘大轿。

楚啸天一直把圣贤送到了为他们而修葺一新的礼贤馆。

在悬挂着礼贤馆泥金巨匾的大门前,吴博文惊慌地让轿夫停下,他跳了下来,心里很不安,他认出这是南京有名的夫子庙,是供奉大成先师孔子的圣殿,楚啸天这人怎么想的,怎么让他住在孔子的享殿?

但楚啸天的解释听起来也很合乎逻辑。他说,吴博文等人就是师承孔夫子学问的薪火传人,住在这里,可随时接受孔圣人的灵气,也可在孔圣人跟前做学问,这是大敬,而非大不敬。

吴博文与同伴们相互望望,便也不再争辩。

楚啸天仰望着门前“礼贤馆”三个大字,吴博文问楚啸天,这是谁的字?

楚啸天开玩笑地说:“这可是大书法家的字,一字斗金,请先生猜猜。”

吴博文看看王濂,问:“这字如何?”

王濂不夸字好,只笑道:“挺有个性。”

“个性谈不上。”吴博文说,只有霸气。此人够不上书法家,再临十年帖也许有希望。

王濂发现楚啸天脸色已不太好看,便捅了吴博文一下,悄悄提示他别再贬了,有可能是楚啸天的手笔。

吴博文早猜到出自楚啸天之手了,他不但不留面子,反倒扭头问楚啸天:“真的是你写的吗?”

楚啸天不自然地笑道:“献丑了,因为是礼贤馆,大家都不敢题,我便不揣冒昧题了。”

吴博文哈哈大笑:“你不必附庸风雅,这样的字,今后千万不要各处去题,以免贻笑大方。”

这话令在场的人大为震惊,人们无法想像,这话他怎么能说出口,楚啸天会是什么感受?愚才先生不断地看楚啸天脸色,安陆等人也都惴惴不安,不知怎样收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