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心理学上常用的阈限值是用来说明人的感觉能力。因为人体接受的刺激是有一定限度的,那种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它的下限被叫做感觉的“绝对阈限”,或“下阈”。
而那种继续增强也不会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的刺激强度就被称作“上限”或者叫做感觉的“最大刺激阈限”,或“上阈”。
例如,刚刚引起听觉的声音强度是0分贝,那么,12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不再会引起人更强的听觉经验,而且会引起疼痛感,这就是“上阈”。
而通常所说的“挫折阈值”就是用来分析人们对挫折的感受力。在心理学中把引起挫折感的最小刺激点叫做“绝对挫折阈限”或“下限”;就是把人们能够承受的挫折感的最高限度叫做挫折适应极限,即挫折感范围的上限,或“上阈”。而绝对挫折阈限与挫折承受力却变成了反比关系,绝对挫折阈限越低越容易受到挫折,绝对阈限越高对挫折越不敏感。
综合起来,凶手应该是一个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绝对挫折阈值很低的人。
曾经,为了把地跨德瑞两国边界的城市劳芬堡的德国部分和瑞士部分连接起来,德国与瑞士在作为两国边界的莱茵河上新建了一座大桥,它的名字叫高莱茵桥。但遗憾的是,由于瑞士工程师把桥的一端建得比德国一端低了整整54厘米,所以这座大桥一直无法通行。后来,德瑞两国决定,高莱茵桥在德国的部分必须改建,要将桥面放低,这样才能与瑞士部分连接上,整座大桥也才能使用。
但是在徐良看来,这个案件比那座大桥还要棘手,毕竟这个家伙几乎没有在李老头身上留下任何可以证明他身份的线索。
即便有着现代监控技术手段的支持,但是也只能确认那个和李老头一同出去的男人究竟是谁,能证明他没有李老头被害的不在场证明,但是却无法确认他就是杀害李老头的凶手,因为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命案发生时的有效目击证人,或者是直接的物证。
你总不能说人家在李老头死之前和李老头在一块带着,就证明人家是杀害李老头的凶手吧!
这在别的地方徐良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大中华,这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所以,整个刑警队全体都参与进这个案子之中。同时梁海找来了几个心理学家,徐良和他们一同根据挫折承受力的定义,和梁海的队员一起分析了罪犯的挫折承受力,这种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就是说,当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经受打击和压力,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因此挫折承受力较低的人,几经挫折的打击之后,容易失去人格的统整性,甚至会出现人格扭曲,从而形成行为失常和心理疾病。可见,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一般说,一个人的挫折承受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因而,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甚至于整个社会,都应该教育人们学会承受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挫折,并且还要鼓励他们从挫折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且要通过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采取恰当的方法来锻炼人们的挫折承受力。
徐良之所以和这几位心理学家一同作这样的探讨,除了想要趁这个机会补充一下自己对于心理学这块的知识储备,再就是就是想对同一种挫折情境里的人作出比较和判断,有的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较小,表现出勇往直前的健康状态,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和成熟。
但是,有的人受挫折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会因挫折而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这就是说,个体的挫折承受力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它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但较多地是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人们挫折承受力,使他们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以及掌握心理调适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是提高人们应对挫折承受力的关键。
就在李老头遇害三个月后,外出巡查的刑警队队员们向徐良提供了一条线索。
当初和李老头一同出去的那个男子已经被找到了,而且找到他的同时,发现他居然在吸食毒品,就顺手将其带回了审讯室。
被逮捕的这名男子名叫王志,35岁,是一个离了婚的精神病院护士,有一个五岁大的女儿。引起徐良高度注意的是,他就住在李老头所在小区的不远处,几乎是两个相邻的小区。
而通过观察李老头小区附近的摄像头影像资料可以看出来,在李老头死亡的当天,一大早这位王志就来到了李老头的住所,再不到二十分钟之后,他就和李老头两人说说笑笑勾肩搭背地从地下室走了出来,一起开着他的那辆SUV出了小区。
再对比了一下沿途的交通监控,最终可以得出王志带着李老头去了那第一起碎尸案的案发现场,之后又过了将近一个小时,他才又开着那辆SUV回到了李老头所住的小区,之后就离开了。
而他们去的那处公园角落,正好处于监控的死角,没有直接的影像资料作为证据
徐良在听说这件事情后,立即请求搜查王志的汽车。
王志的汽车依然在他小区的停车场内,徐良想试试看能否将汽车的踏板和后车厢里的地毯取过来,并将所有东西的样本,送到老高的法医室那里进行检验。
这是因为有一个事实显而易见,如果凶手将李老头强行按入水中,那么在他自己的鞋子、衣服上或者汽车里也一定沾有硅藻。
徐良本着不可错过一丝一毫证据的态度,在汽车的各个角落里采集了多种微小的样本,其中包括汽车油门和刹车踏板上的物质,以及车厢和后备厢地毯上的纤维样本。
当老高和徐良两人在法医室用显微镜分析这些样本的时候,他们有了一个惊人发现——一直期待着的硅藻。
在汽车油门和刹车踏板上,踏板下面的地毯上,还有后车厢的地毯上,都出现了。
通过对王志SUV汽车里发现的硅藻进行仔细的鉴别和分析,徐良他们断定,这些硅藻正是脆杆藻,它与在李老头肺部和运动鞋上,以及杏里发现的硅藻属于同一个种类。
由于在本市有着3000种不同的硅藻,因此,硅藻之间的相似之处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