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是担心这么大幅度的裁人会出乱子。左战见他过于迂腐,训斥道:
“这几万人可以分批处理嘛,西郊皇陵、南京、凤阳都可以安置。眼下是非常时期,就要行非常之法,总的来说就是宁缺毋滥。”
史书记载,明末宦官有数万之多,加上他们的亲属家眷,不下十几万。这些人依仗宫里的势力,四处巧壤夺,不但成为朝廷的财政负担,还让皇家失去了民心。
海运方面,海患基本得到平息,海外贸易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瓷器,本来应该是大头的丝绸反而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万历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对粮食的需求非常大,导致种桑减少,没有生丝,应天、苏杭的织机就得停下来,工人为了生计被迫改行。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它关系的不是一群人的生活,而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经济的主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业的发展本就举步维艰。明朝对商人诸多限制,严禁私人进行海外贸易,这与欧洲正在积极向外探索形成巨大的反差。
左战非常想扩大海外贸易,赚取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来的白银,然后用这些白银来充作打仗的军费和赈灾的粮饷。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恢复应天府的织造业,改进织机技术,培养织布工人,扩大生丝产量,寻找贸易伙伴。可是左战手头上能用的人太少了,他必须把宝押在已经失去一切的魏朝身上,他相信一个人被置之死地后肯定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王安得到左战的点拨,瞬间体察到圣意,叩头说道:“陛下英明,老奴愿效犬马之劳。”
“至于你的名分,朕计划设立一个内务府,由你做总管。不过具体的职责还没有想好,你暂时先替朕掌好司礼监的大印。”
前面说过,司礼监在明朝中后期是大明王朝的权力中枢,当中最厉害的两个角色便是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秉笔,顾名思义就是替皇帝批复奏折。掌印,则是替皇帝盖章的。这两者看似平级,现实中掌印太监要远远高于秉笔太监,通常就是干爹、干儿子的差距。
王安拿到这个职务,心口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知道惺帝不会忘记他,他更不需要和别人那样溜须拍马,因为他们早就是主仆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