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林玉拿到手地契后,先让刘策去山上仔细检查了一圈。
得到的消息是山上较大的木料并没有多少,甚至能作为块柴烧火的树木也不多。因为后山离村子不远,大多数村民都喜欢来村子这一片后山伐木。
像靠近村口那一带,那片村子后山紧挨着深山,是村里人去的最频繁的地方。
就连刘策,要去深山,也得走那条道。
现在这个消息对林玉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
种植果树,也需要开荒,而都是小树木,那比大树要受多活。
只是她想像很容易,真一番算计下来,才发现一百五十亩的山地,如果要一次性全部开荒,时间不确定外,人手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们上哪去找一百多个人开荒?
而且一个人一天按照四十文来算,一百个人一天就是四两银子。一百五十亩起码要五天以上,这光是开荒就要二十多两银子,再包一顿午饭,那这笔账简直就更恐怖。
现在九月半,正好再过半月就步入冬季,正是种植果树的最好时机。
如果错过,那意味着林玉只能等明年这个时候。
显然,按照林玉的个性,只要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她创造条件也要去完成。
知道后山具体情况后,她和刘策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刘策并不意外林玉的选择,从成亲以来,她决定做的事情,从来没有说有困难就不做。
相反,她一直在试图去解决困难,迎难而上。
夫妇俩商量后,刘策第二天一早就去村里找村长帮忙。他需要借助村长的号召力,来帮他召集开荒的人手。
而另一边林玉则去田家,找柳翠借钱。
柳翠二话不说,直接给了林玉四十两银子。
……
开荒在草屋后面紧锣密鼓地进行,一百二十多个人几乎是青山村所有能来的壮劳力。
这个时间正好是秋收结束,村里人闲下来的时候。
村里很多人对刘策这一举动觉得傻花钱,同时又高兴能有这么一笔收入进账。
历时整整五天,林玉花了二十七两银子,总算把这片荒山伐光了!
村里第一次进行这么大规模的统一行动,很多人因为兴奋,反倒不觉得这一场开荒有多辛苦。
按照林玉的要求,荒山伐来的树木,被统一捆扎送去林贵的客栈。
至于石头被林玉要求堆成了一条环绕山间的道路。虽然道路很不平整,但还算已经有点环山公路的雏形,这对于林玉来说算是意外之喜。
这五日里,林玉并不包大家的午饭,而是每人多增加五文钱。
大家也乐意这样,中午回家吃饭又不远,还能省出五文钱,也是好事。
在开荒山期间,林玉让刘策去镇上购买有苹果树苗、梨树苗、桃树苗、樱桃树苗、柑橘树陌苗。基本上把镇上一家铺子的存货搬空不说,店家还答应在在三天内给他去县城筹集。
这几类果树适宜四河县本地栽种,也是林玉暂时能买到的最多品类的果树苗。
就这样,这么几样凑下来,镇上竟然仍然达不够,还需要去四河定。
好在店家也会做人,还将果树苗直接送到村里。
树苗谈好的价钱为两文钱一株,其中樱桃树苗比较特别,镇上比较少,价钱定为10文一苗。就算店家去四河带回来,也才凑齐两百苗。
树苗用的花费十四两银子,至此林玉所有的银子再次花光。
不得已,她只能伸手向林贵借钱。
林老爹给了林玉三十两银子,并且啰嗦半天,让林玉省着点用。
结果林玉拿到手后,一回家就去村里养猪大户家里定下大批量的粪,另外有留下开荒的人,种植果树。活活折腾三天,才算收尾。
林老爹给的三十两银子,转眼三天就花掉二十两。
这样的花钱能力,林老爹和周氏在客栈听说后,都只能摇头叹息。“难为女婿能做到这份上。”
照林玉这般花钱的速度,林老爹和周氏深觉他们以前是委屈闺女了!
现在,他们更多觉得无颜面对女婿。
好在女婿对女儿这般上心,要是换成另一个人,就照他们女儿这样花钱,早就一封休书送回娘家了。
他们也不得不说,女儿是能挣钱,可也太能折腾钱。
这刚到手还没多少银子,现在倒好,还完一处的债,又欠下更多的债!
林玉不知道林老爹和周氏这么想,她正在家里和刘策商量对策。
树是种好了,可是一百多亩的地方,刘策一个人哪里打理的过来。现在树刚种下去,刘策巡山就行,要是再过一段时间,就不仅是巡山这么简单。
果树要成为成品果树,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就单单现在的人手,显然他们的果树无法得到好的管理。
林玉这时候想到的也只能是请富有经验的园丁。可是这样的人,刘策在围山镇找了一圈,也没人适合。
要么价格太高,要么不愿意来青山村长期驻扎。
这让林玉一下子陷入为难!
这时候,倒是刘策提出买人一词!
买下人对刘策来说,并不陌生,他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所以随意就对林玉提出来。
哪知道林玉听后,神情很古怪。
“刘大哥,买人会不会太——”林玉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她也被卖去做过下人,可是在她的印象里,她一直认为那只是她的一份饭碗,一份能让她活下去的工作。
如果她也买人,那种感觉她一时也说不上来。
刘策并没有催她,而是悄悄写信拜托李正义帮忙在四河县找找有没有合适的人。如果有,请李正义帮忙把人定下来。
最好是一家老实人,这样也方便他给人安置住处。
李正义收到信后,办事效率很高,一天内就找到这样符合条件的人家。
这家人姓孙,家里共五个人,两老人和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外加一个七岁的孩子。
孙老过去曾做过大户人家的田庄管理,儿子也懂果园管理,孙老太太更是在大户人家里做过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