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武侠之龙战八荒 > 武侠之龙战八荒最新目录

第63章 对决(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佛门则相反,讲究佛光普照、无坚不摧,金刚永住、不坏不破,武功一般而言讲究阳刚威猛。

儒家则讲究中庸平和处世,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凡事不可去尽。不偏不倚,直道而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正是温润如玉的儒家君子们行事的准则。如此体系下衍生出来的武功自然也是中正博大而又刚强不息。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上则为河岳、下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以修齐治平和三不朽为毕生理想的儒家圣贤们认为这世间有一种至大至刚、沛然莫御的‘气’塞于天地之间,称之为浩然正气,武林前辈们通过儒学义理中的‘理气、动静’之变,继而以浩然正气为理念开创出种种威力绝大的顶尖武学,华山派的浩然养吾剑、萧璟的神照功便是儒学体系下的武学成果。

而降龙十八掌虽然也是出自儒家五经中的《周易》,但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并不能单独算作儒家经典,因此不能简单的视之为儒门武功。

世间武学大多不归于道则归于佛,儒家读书人大多学而优则仕,又讲究以理服人,满腹经纶却跑出来混江湖的极为少见,因此儒门武功并不多见。

神照功创始人无可考证,但应该是一位儒学成就极高的武林前辈,萧璟甚至猜测,说他是文天祥创出来的也未必没有可能。

神照功并无至阴至阳的属性,但儒家武学一脉相承的至大至刚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与降龙十八掌一内一外,异曲而同工,又俱是天下武学之巅,所以才说这两门武学简直是绝配。

萧璟以神照功催动降龙十八掌,二者迭加,全无生硬滞碍之处,意起而招至,招至而力随,没有丝毫虚耗与浪费,所以即便是降龙十八掌耗费内力甚巨,但他体内内力自生的速度竟也跟得上消耗,这若是换了另一门不是太相合的武功,只怕就没这么轻松了,连续激烈输出半天,说不定还不等百损道人心神俱疲,自家倒要内力耗尽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