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国师,你丫闭嘴 > 国师,你丫闭嘴最新目录

第183章 文学|3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的面孔上,此刻收敛了笑意,目光深深地看向他的君主:

“陛下,动一个慕容情又有何用,国观的大宗师前赴后继,没了慕容情,下一个还会有谁?追根溯源,一切都是因为治国之本。”

——大牢内。

顾柔头一回坐牢,百无聊赖,同狱卒要了一些杂书来看。说来倒也幸运,或许是因为这座廷尉诏狱内关押过不少饱学之士,故而狱中知晓囚犯们的品位境界不同,早就备好了笔墨纸砚和一些书籍,这会儿果然拿了一些给顾柔。

顾柔从中挑了钱鹏月的着作来看。

隔壁那老妇看见顾柔在读钱鹏月的书,冷笑道:“此人满腹经纶,屡有奇谋,倒是一位王佐之才、见地之士,然而不治行检,又不敢光明正大承认自己做儒学……哼,非磊落之辈。”

顾柔听了好奇,合上书本问:“婆婆也认得钱侍中么?”

老妪冷笑:“此人的经注策论,值得一读;杂文野史,堪堪将就。为人嘛……更是随方逐圆,投机取巧,不提也罢。”

顾柔想,她好大的口气,可是钱大人的许多书她都读过,无论是杂文野史还是文章策论,都写得非常好,婆婆有些自负了。

她继续往下读,那老妪主动凑过来,隔着牢笼道:“你读姓钱的什么书,你让我瞧瞧。”

顾柔便背靠着木栅,将书摊开在腿上,老妇人在她身后,两人一起读钱鹏月的《道器三辨》。

钱鹏月在书里写:“老聃所谓明王之治,劣者深不以为然。”

顾柔看了个开头就卡住了:这老聃是老子,明王之治又是何典故?

那老妪见顾柔久久不翻下一页,便解释道:“这是一处典故,阳子居问老聃,什么是明君圣主的治理之道,老子答道: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勿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乎无有者也。”

顾柔稍微明白了些:“就是说,老子认为便是一切物皆各原于天,但天不自居功,倡导一切顺自然。对吗?”

老妪道:“此乃黄老道派的与天同道、与天合德之论,其实可笑至极。”

——草庐中。

钱鹏月对皇帝道:“大道元德之论,本质十分可笑。在道家学说中,看似万物大同,实则有群龙无首之象。一切物混通合一,各位平等——不分尊卑……这实在是谬论。”

天牢中,老妪显出愤愤然情绪,继续对顾柔道:

“混通合一,万物为刍狗,各位平等——如此怎么会有人间秩序,民无秩序,万事没有标准,功不能有赏,罪不能有罚,尊卑没有界限,上下不能各安其职,如何安稳民心?又如何治理天下?道家本源起于张角妖孽,其根不正,其论也谬!均是一些狗屁!”

草庐中,钱鹏月又道:“天地本无情。天地不管世间饥荒战乱;世间唯一治抚安民之人,只有陛下;如此,陛下应为天地万物之共主,至高无上;陛下所言臣工不悖,万民悉听;一切以陛下为天地至尊,如此垂拱而治。”

皇帝听了,面上震惊、喜悦、唏嘘感慨之色反复交加。钱鹏月这一句“天地至尊”算是说到他心里头去了,他久旱逢甘霖!

以前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群臣工引经据典反对,尤其是道派,这些号称国学正宗的大家名士们,总能够引经据典找出一大堆茬子来反对他的政策,改革无法推行,就连后宫作出一些微小的变动和改制,都会有一大群人置喙,他这个皇帝,做得乃憋屈之极。

皇帝听出了钱鹏月话里的期待之意,他却很谨慎,道:“如今审时度势,的确儒道大有可为。”

只是,朝中阻力重重,仍需等待时机。

钱鹏月微微一笑,君臣彼此心领神会,俱是喜悦。

——天牢里。

顾柔被老妪这一番看似大逆不道却又惊世骇俗之言深深吸引住了,她按下书本,仰视老妪良久,终于忍不住问道:“婆婆,您倒底是谁。”

草庐中,清茶奉上。皇帝高兴地请钱鹏月品茶宫中带出来的好茶:“这是会稽郡进贡的春茶,朕从宫中取出,特地与爱卿共品。爱卿深谙茶道,快来尝尝。”“色绿香郁,滋味清醇,果然是好茶。”

皇帝大喜:“多好的茶也不如爱卿今日之言,犹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真是沁人心脾!”

今日的谈话,彻底为皇帝打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下了决心,要作出变革,要弄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江山,就好像过去他在后宫弄的那片苗圃,翻修成什么形状规模,里头撒什么籽种出什么样的花,他要自己决定。

于是,品茶过后,皇帝问钱鹏月:

“爱卿,倘若朕想要重组尚书台,拔擢你为丞相一职,主持重新撰定朝仪和修着儒家经典以为国策……你意下如何?”

钱鹏月搁下茶盏:“承蒙陛下厚恩,微臣为国效力本不该推辞,然而这修着经典这一桩,臣资历尚浅薄,不敢自恃正宗,窃以为另有更佳人选。”

“哦,当今儒家学派,除了你钱鹏月,难道还有更权威的宗师不成?”皇帝疑惑。

“嗨,陛下,您忘了蔡恒吗?”

钱鹏月口中这位蔡恒,乃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民间大儒,先帝时期在民间影响极大。然而当时道派一直是主流,蔡恒大力提倡儒宗,得罪了许多当时的权贵,被迫害至死。

皇帝叹气道:“可是蔡恒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当年朕为太子,不敢违背先皇心意,于是便没有去狱中探望他,没想到天人永隔,如今思及还常常哀惋叹息。”

钱鹏月道:“蔡恒死了,可是他的夫人却没有死。陛下知晓他遗孀是何人吗?”

“朕当真未曾听闻。”

“蔡恒之妻边氏,乃是关中名边永贞之后,边氏一族藏书万卷,边氏熟读诸子百家,文章能为不输男子,嫁与蔡恒之后,两人一□□书着论,写有《通古曲笔》、《嘉佑集》。”

“啊,《通古曲笔》竟是蔡恒夫妇共同撰写?朕竟然不知。”

“边氏甚通儒学,可谓一代名家。蔡恒死后,她继承蔡恒衣钵着述,如今被关在廷尉诏狱。”

“啊!竟然有这等事。朕完全不知!”

钱鹏月双手拢入袖中,白皙圆润的面孔上泛着含蓄的微笑。

皇帝再一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