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看见的你是蓝色的 > 我看见的你是蓝色的最新目录

第24章 捕风捉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派出所那边还没传来消息。

校门口那名无业青年多次被门卫驱赶后,依旧风雨无阻地蹲守在岗位。

绿想起昨晚和父亲起地那场争执,心中有些茫然。

当陈先生了解前因后果后,此事绝大程度地激起了他的护犊之情,立即决定今后由他亲自接送绿上下学。

绿当然反对。

一来,这件事目前仍处于捕风捉影的阶段,她不想因为“怀疑和害怕”,就从父亲那里寻求保护。

二来,一旦父亲这么做了,无异于坐实她被人报复的传闻。目前她还是安全的,为了避免扩大影响,她拒绝。

她没有勇敢到不怕死,也不是怀抱侥幸换取自由,她只是不想兴师动众。

“你这是在冒险!”陈先生勃然大怒。

绿在父亲的盛怒之下卖力挥舞锅铲,认真准备妹妹的晚餐,语气十分平静:“爸爸,我只想要一点点自由。”

“你要的不是自由,是任性。”

绿不理他。

陈先生气得在厨房外打转,“好,既然你要自由,那我也要自由。你有叛逆的自由,我有约束你的自由!”

焖菜的空档儿,绿取出一只碗,打开电饭煲添上饭,端出厨房放在久等的小栽面前,摸摸她的头:“不要怕,爸爸只是在胡闹。我们没有在吵架。”

小栽懵懵懂懂地点点头,她年纪太小,还没见过父亲似无头苍蝇乱撞的样子。

“小绿,你理我一下!”陈先生要求。

“我在忙啊,爸爸。”

“不,你越来越像你妈妈了,重要的事情从来都不听我的。”

绿打开锅盖检查了一下,估算出闷熟豌豆所剩的时间后,再度盖上锅盖。

她将双手插进围裙兜里,转身直面父亲:“爸爸,不要动不动就搬出妈妈来吓唬我,别忘了上次带小栽去游乐园,是谁把你从鬼屋救出来的。”

陈先生嘴角一抽,“都过去那么久了,咱们能把这事忘了吗?”

绿很是大方:“当然可以,只要你别再跟我提什么‘你的自由’。你有两个女儿,一家公司,以及四十岁男人应负的责任。所以你别跟我谈什么自由,你根本就没有自由可言。”

陈先生反方驳斥:“温斯顿在《1984》里曾写道:‘自由就是说出2加2等于4的自由。若这点获得认可,其他将自然成立。’我四十岁没错,但我的立场支撑我的所作所为,我的出发点不犯罪,所以我可以在任何诚谈自由。”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理查德·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里评价道,2加2等于4是否为真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相信它为真,你可以把它说出来,而不会受到伤害’。我很同意他的观点,也很理解你人到中年对自由的渴望。不过罗蒂的理论在我看来也有相对缺陷,也就是说,首先,你认为的‘自由’不重要。其次,其实你只有‘说说而已的自由’,有没有‘那么做的自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以上,我的辩论结束。”

陈先生,。

随着锅盖被打开,食物经由闷炖之后释放出来的香气,犹如蘑菇云一般轰炸着中年男子脆弱的神经。

这场“自由论”,最终由一句简单的“开饭啦”,画上了意犹未尽的句点。

连勋在早晨的公车上看见绿时,她的脸色很差。显然,和父亲顶嘴违背了她的初衷。

她原只是想更独立些,像个“大女孩”那样独当一面,但报复事件这道超纲题并不那么好解。

“你低血糖?”男生关心地问。

绿摇摇头,“只是觉得有点茫然。”

男生微笑:“要是突然觉得前路艰险,那可能是因为你刚刚升了一级。”

听见男生特有的低笑声,绿这才反应过来和她说话的人是谁。

“啊,原来是这样。”

连勋将背包换了一边,于是两人之间就少了一道障碍。

好一会儿没搭话,绿垂着脑袋看他的鞋。昨天他也是穿这双,这人鲜少一双鞋连着穿两天的。

她瞟了男生一眼,“昨天又?”

男生“嗯”了一声,回答道:“原来的家在重新装修我哥的房间,我妈担心吵到我念书,所以短时间内我搬到这边住了。”

“哦。”

她也就是随口问问,他用不着说得这么具体吧?

“吃完晚饭过来散步吧,物业的人培植成功了一种玫瑰,这几天整个小区非常香。”

“好啊。”

男生扭头看她一眼,嘴角上扬,没再发言。

随着车身颠簸,白轻的世界跟着晃动。

男生。女生。

有什么东西,在睫毛扑闪之间溜走。

十六七岁是个非常奇怪的年纪。

他们渴望被注意。

即使零花钱不多,也喜欢放学后徘徊在商业街的饰品店;

各种颜色的指甲油藏在抽屉深处,偶尔拿出一瓶来悄悄涂在小指甲盖上,等待着谁来发现;

崭新的鞋子一定要第一时间穿上,“嘿,鞋很漂亮嘛,刚买的?”听到这样的话,下巴会不自觉扬起;

甚至受点小伤,都是件“与众不同”的事。

作为一个性格谨慎的女生,绿鲜少让自己受伤。但即便如此,仍不能阻止意外发生。比如去年那次意外摔下楼梯,她不得不在医嘱下戴了半个月的吊臂。

学校明文规定在校期间必须穿制服,戴吊臂的她在同学中鹤立鸡群,自然招至许多瞩目。

此前,她自认为是个喜欢低调的人,但受伤的经历让她明白,自己也到了渴望被关注的年纪。

年轻,高傲,特别。

她希望自己如此,同时也觉得庸俗。

所以,报复事件的阴影下,与其说担惊受怕,还不如说是对同侪过分的关注,感到不胜其烦。

也许,她要的“特别”,只是“一点点”、“小小的”“不同。

比如像陈茉那样会唱几首特别的歌曲,或者拥有隔壁班金同学的长睫毛,她想要的仅仅只是一个有点突出但不过分的优点。

绝非目前这种形式的“惊天动地”。

头疼。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