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逆仙 > 逆仙最新目录

第四百四十六章 圣道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真仙,不死不灭,万事万物皆明。

再也不会迷失自我,再也不会受外界影响。

有害,小我提前在内演化出万千变化,中我对比内外大小,成中态真相,然后传输给大我。

大我就可以提前知道外界的所有演变趋势,必然形成的真相。

然后用真相去行法,选对自己有利,对大家都为好,不得因果,不让自己受影响的应变方法。

所以大道最初只是(一二三)。

用文字意识去表示,就是横(一),竖(丨),斜(\)。

一二三可变一切,一就是大,二就是小,三就是中态对比。

但一真的大么,若是一被二包裹,就成了二中之一。

所以一实为小,二才是大。

但这样一对比,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你说你一大,因为在上,在前。

我说我二大,因为直观确实比你大。

而且你一说在前,我二还说后是前呢?

反正大家都是同时出来的,你看到我,我也看到了你。

所以你说一大和前自有理,我说二大是前也有理。

而这时的初生万物生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然后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强行说道,两方只能打起来,而这就演化成了战争。

战争一出,必有伤亡,所以一和二就成了死仇。

此为阴阳相对,谁也不服谁,谁都认为自己是先人,为大,有优先权,可以压小一头,享受优待和好处。

因此一可用用阳来表示,二可以用阴来表示。

人体就是这么一个情况,阴阳同出而异名,同体不相明,不相知。

从最初造身体的时候,为了掌控居上权,享受人生。

就两方争斗,一输一败,一生一死。

生在上居于大脑,死在下居于下丹田。

生死其实为两者状态,亡才是真死。

一旦亡,上自我意阳变小,下内心我阴解体,此为魂飞魄散。

回到最初的起点。

然后又是你死我生,你上我下的战斗状态。

接着再变人,两阴阳依旧不和解,各玩各的,互相仇视,又因冤仇而只顾自我,不顾上下,自作自死。

然后再回到过去,无限轮回转生。

而万事万物都在变,仇怨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散。

因此,上对外,就忘了内仇,潜意识因为排斥,不想搭理内部。

认为下内是工具,是被压制的下等人。

而下也因为怨气积压,成了固态,直接气死了,就不管上面了。

因此两者都对外,在外找快乐,都认为自己是这具身体的真正掌控者。

所以人就变成了左右眼,左外眼跟右眼老死不相往来。

右眼在内压制左眼,把内门关闭,让左眼不能入内,只能门口打地铺。

所以阳只能知道表象,只能透过房门小孔,看屋内的情况。

而阳最初也硬气,坚决不向内阴求解,求入内。

反修成了外屋控制器,你不让我进,那我也不让你独得家产,我修个外控器,带着房屋一起走。

所以就变成了,人外自我,粗糙的控外气,然后大方向的带动身体走。

人只能精准的控制双手微操作,脑袋转动,强控右眼。

这就像是外在夫妻,吵架吵翻了。

但房子被外妻控制,而外夫柔弱,又打不过强外妻,只能被推到门口,拒之门外。

而外夫气不过,自己外出也没资本在活。

只能凭借自己的技术,在门外修一个大机器,连地带房一起铲掉,带着跑。

然后一心对外,在外找同道,找跟自己相同观念的知心人。

然后把知心人请回自己的外家,在外家结外婚。

但在家外结外婚,外婚另一半也带了一个家,家家相连。

都为被排斥在外的弱者。

弱者结合,只能成两强,让两强强强联手,纵横两家。

所以两弱就成了两强的附庸。

只能凭内强欲望驱使。

若两强腻了,想换口味,就让两外弱发生矛盾和冲突,然后继续找另外更好的强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这就是人生的本质真相。

人不自强,上不自强,只能被老天控制。

老天一为上,二为下,上为大宇宙的上天,上天创造人万物出来,只是为了推演真相,悟道修真。

所以上天修成真人后,内里的万物就被放逐了。

任其自生自灭了,当然,也可以说是把人类解脱了。

人可以凭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本来被创造出来的限定命运了。

而上天解放了大意志双手,不再控制。

在下的老,在内的老天,却因为不跟外自我意识有爱,互相理解成互相成就的情意。

那么人为阳,轻只能靠阴活,在阴中生存固定。

所以自然受制于下阴,或更强的下阳。

所以大道本质就是内强外弱。

内强为本质强,穿透外象,外壳,就成看的见的实强。

若穿透不了,就只能看外自身强弱。

所以为虚强,比不过那些内穿外的实强。

所以这就是一和二,阳和阴。

之后的文字,就是阴和阳的衍生状态,都是对立而存。

都被一和二,阴和阳运用。

阴阳在外无限多阴阳,所以造了无限个看似不同,其实本质依旧是相同意义的文字。

这不,正是阳,反就是阴,因是阳,果就是阴,外是阳,内就是阴。

天是阳,地就是阴,活是阳,亡就是阴,生是阳,死就是阴,雄兽是阳,雌兽就是阴,男人是阳,女人就是阴。

所有的对立,本质不就是一和二么?一和二不就是我们认为的阳和阴么?

而阴和阳对立,若此时有人转换思维,站在中立的转台思考。

就产生了大道之悟,然后用阴阳正反,大小矛盾的两极对比,明白了处中的中庸之道。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