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子王当众摘下蓖麻籽,徒手剥开有刺的外壳,面无痛色,似乎一点也不怕疼。
引来酗伴们钦佩的目光。
于是那家伙就飘了,把剥出来的蓖麻籽放到嘴里嚼了嚼,咽下肚子……
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他的父亲和几位叔伯,轮流背着他,脚踩风火轮似的向医院跑去。
他的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在后面……
幸好冯永所在的村子不是在山沟沟里,甚至还有一条国道正好延伸到村子边上。
国道的尽头,有一家医院,属于驻地医院。
就是多年后冯永在百度地图上找,找不到标注的那种医院。
离村子十来里路的地方,驻扎着一支部队。
晚上睡觉的时候冯永还经常听到那边传来隆隆的打炮声。
有时上学,运气好的话,还能和野外拉练部队一起顺路走。
记得最深的一次,就是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十多米之外看不到人的那种天气。
一个全身上下都湿透了的上尉,敲开了冯永家的窗户,拿出一张湿漉漉的地图,大声地向冯永的母亲问路。
冯永从窗户看去,朦胧的雨幕里,一支队伍正沉默地行走在泥泞的路上。
反正当时觉得他们特男子汉。
然后长大后自己也跑去体验了一把男人的浪漫。
说远了,还是说那个吃蓖麻籽的熊孩子。
后来自然是救回来了,事后听村里人说,医生说送得及时,吃得也不多,不然人就没了。
这个事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子,连学校的老师都听说了。
学校还特意拿这个事来教育学校的学生,然后一个年过半百的副校长满是感叹地说道:
“蓖麻这个东西啊,别看它全身都是毒,但其实还是很有用的。”
“你们不是经常念吗:大飞机,停一停,请你带我去北京!”
“这个大飞机啊,它有轮子呢,那轮子就要用到蓖麻油,还有你们家里的缝纫机、牛车,用来给轮子润滑的油,也是蓖麻油。”
“平日给你们印试卷用的油墨,里头也有蓖麻油……”
回忆起这些事情,冯永的嘴角不禁露出了笑意,转身招手道:
“阿梅过来,哦,对了,把慕三夫人也叫过来。”
花鬘听到冯刺史说自己同门师兄有人差点被毒死,再看到对方的古怪笑容,想起此人的心狠手辣,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关姬似乎也看不过眼,推了他一把:“笑什么呢?怪渗人的!”
“我是想起了师门里对此物的用法。”
冯永对走过来的阿梅问了一句:
“我记得,你不是说过,凉州冬日太冷,给大车轮子上油的时候,油会被冻住吗?”
阿梅点头:
“不但是大车轮子,就是以后凉州的水磨坊,甚至工坊,所有要用到滑油的地方,都要注意这种情况。”
冯永哈哈一笑,指着箱子里蓖麻籽说道:
“这蓖麻子油量大,明年先种一些出来榨油,看看会不会冻上。还有,也可以试试用蓖麻油来调油墨,对比一下效果如何。”
“若是效果好,那就当真是天助大汉。”
如果小学副校长没骗自己的话,蓖麻油在做润滑方面,应当比现在所用的桐油强上不少。
学过高中地理的人都知道,对流层每上一百米,温度就下降零点六五度左右。
飞机飞行的高空,基本都在零下。
若是当真用蓖麻油做润滑油,那它的抗冻性可就比桐油强多了。
至于桐油,光是提取甘油给将士防冻,每年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更别说还要给武器防水防锈等。
有了蓖麻,也算是弥补一部分缺口。
更重要的是,蓖麻是野地就能生长的东西,不用专门伺候,不占用农地,不耗费劳动力,随种随长。
简直就是天生为缺少人口的大汉所准备的。
有了凉州和陇右,还有大型牲畜养殖技术、圈养技术的成熟,再加上水泥一号的铺路,大汉的运输能力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大载量的四轮大车,将会越来越多。
还有各处学堂不断出现,对油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光靠南中所产的那点桐油,很显然是不能满足将来的需求。
蓖麻则是当年种当年收,种植比油桐要方便很多。
就在这时,李慕也到了,对着冯永和关姬行礼:
“男君,你唤我?”
冯永点点头,对着她说道:
“这个是蓖麻子,也叫草麻,和大汉所用的麻相似,明年开春的时候,我会让人在汉中和南中试种。”
“到时候你留意一下这个事,看看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织成麻布做衣服。”
李慕看了一眼箱子里的蓖麻子,眼中露出好奇之色。
不过她能很好地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像关将军那样打算以身试毒,嘴里很快应了下来。
冯永又特意提醒了一下阿梅与李慕,让她们千万注意蓖麻的毒性。
然后这才对着花鬘一呶嘴:“下一个是什么?”
虽然对冯鬼王的为人有些耿耿于怀,但花少主对此人的见识和手段,是真的不得不服气。
这草麻,盘越国确实是用来织成麻布。
虽说比起大汉的麻丝,要粗糙很多,但胜在不挑地,不用人操心,扔在野地就能生长。
不像大汉种麻,还要农人在田间服侍。
虽说这些年来,南中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一些。
但南中地无三尺平的情况是没办法改变的,种粮不易,更别说种麻织布。
就算是南中各家的种植园里,夏日里光着膀子下地干活的百姓,比比皆是。
冬日里,一家人经常同穿一件衣服的事情也不少见。
若是冯鬼王当真有办法在南中推广开来,让衣不蔽体的南中百姓都穿上衣服,那就真是一件大功德了。
花鬘心情有些复杂地打开第二个箱子,捧出一条一尺来长的白布。
她还没来得及说话,冯刺史就冲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