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鞘中霜色 > 鞘中霜色最新目录

第九十六回 婉拒良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趁这个时间,韩梅拉过沈灵珊,从头到脚认真端详了一遍,慈爱地说道:“珊儿,你离家几个月,可把娘急坏了。”

“娘,女儿也想您啊。”沈灵珊亲昵地说道。

看着女儿水汪汪的眼睛红扑扑的俏脸,韩梅仿佛回到了当年,情不自禁地将女儿搂到怀里,用脸摩挲着她的秀发,仿佛怕她又离家而去。

沈灵珊见爹爹、哥哥和方浩玲一齐望着她们母女,红着脸从韩梅怀里挣脱出来,向韩梅嗔道:“娘,女儿都这么大了,方姑姑看着笑话呢。”

方浩玲忍住笑,说道:“没有没有,姑姑羡慕都来不及哩。”

“爹爹,开饭吧,饿死了。”沈灵珊借故转移话题。

“你舅舅还没到家哩,稍等片刻吧。”沈清含笑说道。

话未说完,只听门外韩明大声喊道:“姐,珊儿有消息了,珊儿……咦,你怎么在家?”后面一句,是问沈灵珊的。

“舅舅,您回来啦?珊儿想死您了。”沈灵珊跑到韩明跟前,拉着他的衣袖,娇声说道。

“你这丫头,这些日子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害得你爹娘担心不说,舅舅和你哥就差把这武昌城翻个个了。”韩明高兴地“埋怨”道。

“好了,不说这个了。舅舅,您还记得爹爹的救命恩人吗?”

“当然记得,大崎山的方壮士啊。你怎么问起这事来了?”

沈灵珊将韩明拉到方浩玲身边,指着方浩玲说道“舅舅,这位就是方伯伯的二妹,方浩玲姑娘。方姑姑,这是我舅舅。”

韩明抱拳说道:“方姑娘,幸会。”

方浩玲站起来,朝韩明衽敛一礼,大方地说道:“方浩玲见过舅老爷。”

相互客套后,大家依次就座。因沈灵珊离家几月刚刚回来,又有客人在座,一家人边吃边说,甚是热闹。

“珊儿,这几个月你到什么地方去了?”韩明问出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

“说来话长,我长话短说吧。”沈灵珊喝了口汤,将当日的前后经过简要地述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这段日子让你们操心了,对不起!”

“回来了就好。再说不是你的错,你别自责。”韩梅生怕女儿委屈,忙宽慰道。

韩明想到在他的治下竟发生白日调戏女子的事情,他不能不管,便向沈灵珊问道:“珊儿,那些被你制服的小流氓你还认识吗?”

“知道他们的头儿。”

“谁?”

“赵四。”

“赵四?”韩明与方浩玲几乎异口同声。

听到方浩玲失口惊问,韩明颇感诧异:初来乍到的,她也知道赵四?

心下疑虑,不免朝方浩玲多望了几眼。

沈灵珊“噗哧”一笑,故意说道:“舅舅,您没见过大美女吗?为何总是偷偷瞧着方姑姑?”

此言一出,不仅韩明大窘,方浩玲更是羞得满面通红。

韩明吭吭哧哧地说道:“哪里?我只是觉得在哪里见过方姑娘,所以……所以……”

沈灵珊抿嘴一笑,有意提醒道:“方姑姑还是初次来武昌,您在哪里见过?难道是在……衙门?”

“对,对呀,就是在江夏县衙,我们还说过话来着。”韩明完全记起来了,她就是那个公子。

“在县衙见过还说过话?”方浩玲初时一愣,突然认出这不就是那个知府大人吗?赶快离座重施一礼,说道:“民女见过知府大人。在县衙多有唐突,请大人海涵。”

“哎哟,使不得。”韩明忙不迭地站起身,一边还礼一边说道:“在家里哪有民女、知府?方姑娘不嫌弃的话,请叫我韩大哥就好。”

“是呀,妹妹,你我两家这样的渊源,就像一家人,说什么民女、知府的,别太生分了。快请坐下!”韩梅起身将方浩玲扶回座位。

方浩玲不意高坐公堂的知府大人,此时竟与自己同坐一桌,共进晚餐,不免有些拘泥。沈灵珊伶俐过人,哪里看不出来?便设法缓和气氛。

“舅舅,后来那几人您是如何处置的?”这是方浩玲想问的问题。

“阎鹤是公门中人,造意讹财,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逐出县衙,杖一百,徒一年,流三千里;知县吴维治下不力,罚俸半年;箫子建帮人伪造文书,除追回非法所得之外,罚银十两。”

方浩玲侧身对沈灵珊耳语道:“这么重啊?”

“自作自受。”沈灵珊接着问道:“那赵友德呢?”

“打了十杖,放他回家了。”

“这等恶人,岂非太便宜他了?”沈灵珊不平地说道。

“那么大年纪,十杖也够他受的了。何况讹人未遂,就算给他一次教训吧。”

“您别忘了他的儿子赵四,那可是个流氓无赖哩。”沈灵珊提醒舅舅。

韩明一笑,说道:“正是怕那小子暗中又去欺负人家女孩,就记了赵友德五十杖在案,如今后不严加管教,发现他有不端之处,不仅要从严惩处,还要追加责打五十杖。”

“舅舅,您这招高明。将板子举到他的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打下来,那赵友德岂非时时刻刻胆战心惊?”沈灵珊高兴地说道。

韩明掏出手绢,递给沈灵珊,笑道:“让一个小姑娘送方小手帕,便将堂堂知府唤到县衙升堂问案,我家珊儿也高明啊!”

韩梅啐道:“你们舅甥俩就互相吹捧吧,也不怕浩玲姑娘见笑?”

“才不会哩,是吧?方姑姑。”沈灵珊看了一眼方浩玲,见她正偷偷瞟着韩明,心中暗喜,故意说道:“那吴知县将一张借据问得一塌糊涂,舅舅一下就看出了破绽,这不算高明?”

韩梅心下高兴,明面却“哼”了一声,说道:“人家兴家立业,一样不少。你舅舅呀,至今不知‘家’在何处,一点心思全用在这个‘业’上,再没点心得对得起谁?”

陈文祺怕舅舅难堪,连忙说道:“娘,舅舅他这样,还不是为了您?您可别怪舅舅啊。”

韩梅瞪了儿子一眼,说道:“话虽如此,现在情势不一样了,他还不是无动于衷?我说明儿啊,今年不算,就以明年一年为期……”

话没说完,韩明放下碗筷,站起来笑道:“我说姐,怎么说着说着说到弟弟我的头上了?你们慢慢用,衙门里还有事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