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风箫洞的传说 > 风箫洞的传说最新目录

第二章 躲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长期作战的原因,老百姓都不愿意让子弟为国民党当兵,国民政府征兵困难,地方官员完不成征兵任务,就采取“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政策强行征兵。如果不去的,就强行扭送到部队,当时叫做“抓壮丁”。

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末期,杨家沟有一家姓邓的,男的叫邓天举,女的叫张银联。他们有三个儿子,老大快满十九岁,生得五大三粗,高个子,上过几天私塾,读过两册庄稼书,人也聪明,是块当兵的好材料。老二是哑巴,耳朵不聋,十岁的时候生病发高烧,被土医师用错了药使他从此就说不出话来变成了哑巴,老二心眼儿特别细,喜欢动脑筋,聪明。老三是天生的聋哑人。

眼看秋季征兵时间就要到了,邓天举和张银联成天愁眉苦脸。过去,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天天盼着孩子快快长大,现在,老大长成一个壮实的酗子了,反而使他们寝食难安,忧心忡忡。他们这个家庭刚好属于“三丁抽一”的对象,老大就是理所当然应该抽的壮丁。如果他们的亲人当中有人当了保甲长,自然不会让老大去当兵,无奈,从邓天举这一辈起,上数八辈子的旁支直系中都没有一人当过保甲长。如果有钱,缴几百块银元就能够免去抽丁,怎奈,邓天举都快五十岁了连银元都没有摸过,哪里有钱?看来这场灾难无论如何都是躲不过的。如果邓老大当兵去了,一家人就没有主要劳动力,日子肯定不好过。更让邓天举忧心的是,老二老三是残疾人,多半娶不到媳妇。老大还没收亲,如果老大被拉去当兵,十有七八可能战死,眼看邓家就要绝后了,老两口心急如焚,无计可施。就在这当口上,他们近房的一个年近八十的长辈,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年轻时当过猎人,按辈分是邓天举的幺公邓老大的幺祖祖,给他们指了一条生路,叫他们悄悄搬进大坪山居住。他说大坪山没有人烟,一般人没有胆量进去,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森林,有野兽,也有空地,可以带点种子进去种庄稼,不种庄稼也行,可以打猎维持生活,但是要有火枪、梭镖、砍刀一类的武器。又说里面有像锅圈一样的悬岩,一圈一圈的,叫锅圈岩,有两个岩洞都可以住人,要搭独木梯才能够上去。说他年轻时和另外一个青年去过大坪山,那人已经去世了,其他没人知道,其他人只晓得里面有老虎、豺狗、豹子、猴子、野猪,还有妖怪,很骇人不敢进去。

邓天举和张银联晚上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想幺公给他们说的路子。他们认为幺公说的确实是个好办法,只是觉得全家人搬进去还是不妥,最后他们决定让老大和哑巴一起去大坪山躲过征兵时间再说。虽然大山里有危险,可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如果成天就在家里东躲西藏的,即便躲过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总有一天会被抓住的,不如铤而走险,把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让老大和哑巴悄悄去大坪山。

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邓天举把他的想法对老大说了,老大也觉得是个好办法,于是,一家人开始作进山的准备。

八月下旬,秋收基本结束。邓天举田地不多,大部分是租来的,自己只有五分地。他们很早就把那两亩地的包谷和几分水田的稻谷收割完了,就在这个时候,国民政府秋季征兵开始了。

在一个雾茫茫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还不大看得清楚路径,邓天举就送两个儿子动身了。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分头走,各走各的方向,约定在头道沟树林里会齐。

邓老大兄弟俩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带上防身梭镖,斧头、砍刀、火石、火草、干粮,都装进口袋背在背上,用蓑衣遮得严严实实的,别人看不见。他们各自趁着浓雾出发了,约莫半个时辰,父子三人就陆续在头道沟会齐,然后就按照幺祖祖讲的大致方向朝大山深处走去。

父子三人沿着一条隐隐约约的毛狗路吃力地往前走。兄弟俩一边走,父亲就一边给他们讲些在大山里生活的注意事项。中午时分,一条小溪出现在眼前,他们坐下来喝水,准备吃点干粮稍微休息一下再继续赶路,可是,父亲却不让他们吃。

邓天举说:“刚进山的时候要尽量不吃干粮多找些野果子吃,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吃干粮。大山里的野果子很多,猕猴桃、板栗、八月瓜等各种野果到处都有。如果遇到不知名的野果子,只要鸟雀吃过的就能吃,要记住:雀鸟没吃过的有毒,千万不能吃!再就是蘑菇,虽然好吃,但是不好分辨是否有毒,切记不能吃!”

兄弟俩十分听话,他们把东西放在父亲身旁就去找野果子,不到半个时辰,就抱回来一堆八月瓜和猕猴桃。父子三人吃饱喝足了,邓天举再三叮嘱了一番后才和儿子们分手回家,他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喊住邓老大,跟他说在森林里走路务必做记号,以防迷路。

邓老大兄弟俩沿着小溪继续往大山深处走去,走着走着,小溪的主流渐渐消失了,陆续出现了几条水沟。原来,森林里的小溪是由各处的自浸水向低处流动自然汇集在一起形成的,越是上游,溪流的分岔就越多,就越是分不清那条是主流,那条是支流了。

幺祖祖讲过,小溪是从锅圈岩流出来的,现在眼前有几条水沟,究竟哪一条才是从锅圈岩流出来的?俩兄弟犯难了。哑巴虽然不会说话,但耳聪目明,他在想:既然幺祖祖没说要走那一条,干脆就走中间这一条。他比划着手势要大哥走中间,邓老大懂他的意思,心想,哑巴的想法有点道理,没办法,只好凭运气了。可是,后来他们去小溪沟和父亲见面的路线说明,他们当时的运气并不那么好,刚好选错了方向,如果他们就一直靠右边的水沟走的话,就可以少走大半天的冤枉路。

他们沿着中间那条水沟继续往前走。沟边有时还看到一些猕猴桃、八月瓜之类的野果挂在树上,他们就一边走一边摘野果吃。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可是还没找到锅圈岩,怎么办?

老大和哑巴都害怕,心里难免有些恐慌,别说他们是第一次进山没有胆量,即便是经常捕猎的人傍晚时分都不敢在大山里行走。大山阴深恐怖,他们不敢向深处看,总觉得好像是被一个庞大的黑洞笼罩着,而且这个黑洞正在慢慢地向他们收拢过来,他们感到危机四伏。这是大山里最危险的时候,说不定猛然间跳出一只老虎来那就糟透了!

想到这里,邓老大赶紧对哑巴说:“趁天还没有黑,我们先找个地方烧一堆火,住下来再说。”

他们来到斜坡上的一棵大松树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