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邓老二去羊古垴治病的那一段时间里,邓天举回杨家沟去了一趟,他给幺公送去了一块虎肉和一个鹿皮袄,那是张银联精心给幺公缝制的,又把老家的两箩包谷籽送给了幺公。他把一家人在大山里的生活情况都告诉了幺公,他对幺公说不完的感激,道不尽的恩情。幺公问及老大和老二的事情,说:
“天举啊!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杨家沟的邓氏人家现在就只剩下我们两家了。我这一辈子就算完了,我们都指望你的老大来沿袭香火,你无论如何要给他收个亲啊!既然你说老大和袁家幺妹有些情分,你就去磨槽沟请个媒人圆了他们这场姻缘吧。如是老二的病能够医得好,说个亲事可能还是有希望的,你也不要太灰心,缘分到了自然好事天成。”
邓天举连连点头。
幺公接着又说:
“我已经八十岁了,可能隔天高,隔土近了,你明年还是来看看我,假如我不在了,每年清明节你都来看看我的黄土堆啊!”说着就老泪纵横,语气伤感得令人含泪欲流,邓天举带着哭腔点头应允,他陪着幺公比膝而眠,天亮以后就回山里了。
邓天举回到风箫洞以后,依旧和聋子天天去寻查阀杆,他没有过问张银联和邓老大种冬季蔬菜的事情,就一门心思去套草鹿和山羊。老天不负有心人,邓天举终于在九、十月之间套着了一头半大的草鹿和山羊,父子俩因此高兴了好多天。从此,聋子就有事情做了,他除了每天由大哥带出去练习两个时辰的本领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去割草喂鹿羊。后来,他们的鹿羊渐渐地增多了,就在年前大雪封山的时候,父子俩又套着了一头草鹿和两头山羊。年后,整个正月间几乎都在下雪,父子俩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又套了两头草鹿和一头山羊。半年时间里,他们就已经有四头草鹿和四头山羊了。幸好邓天举早有准备,在收割的时候就把所有的苞谷杆和苞谷壳都打成垛子堆放起来做草料,不然,在大雪封山的这些日子里,这些畜牲就要断粮了。鹿羊长期都吃生草树叶,吃干草料的时间长了是不行的,肠道要出问题,要便秘,这个道理多数农民都懂。难怪张银联和邓老大种了很大一块青菜、白菜和萝卜,原来他们是为鹿羊准备的,隔个一天两天,他们就割些生菜来喂这些畜牲,关圈的时间长了就用绳子把这些畜牲牵到豌豆地里让它自由啃食。
因为人工喂养的时间长了,这些畜牲就和人亲近起来,逐步蜕去了野性,和家畜没有多大差别。随着鹿羊的增加,邓天举和聋子又修了一间羊圈,把鹿羊分开关圈,为这些畜牲谈情说爱繁殖后代创造了有利条件。几个月之后,草鹿和山羊都下了崽,现在邓天举已经有十二只鹿羊。随着鹿羊的不断繁殖和幼崽渐渐长大,老大和老二也来帮助父亲扩大了饲养规模,可是,劳动量也增大了。面对新的形势,邓老大提出了两个想法:
一是把风箫洞左面那一片树林全部规划为牧场,两边钉木桩用荆棘树枝编成围墙或者砌成石墙围起来,让鹿羊在牧场里自由寻食,既可以减轻劳动量,也能够增加鹿羊的活动量,预防疾病。
二是他和老二继续以打猎、采药为主,多筹集点钱。准备在磨槽沟街上买一间房子,有个落脚点便于做生意,不能长期住在袁大爷家给人家增加麻烦。
母亲没有发表意见,她从来不考虑远景大事,因为老邓比她考虑得周到长远,几十年来大事情都是老邓说了算,她放心。
邓天举沉思良久方才说话:“老大这个想法是可行的。牧场的围墙我和聋子慢慢搞,先钉木桩用树枝编起来再围上荆棘,最多二十天就完成了,以后有时间就砌石墙,砌一点算一点,反正有木桩围墙在。老大和老二你们就放心去打猎、采药,抓收入要紧,不必管我们的事情。买房子这个事,老大去袁大爷家打听一下情况,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现在还有五十多个银元,如果合适就买一间,等今后有钱了再买一间,以后老大老二就在磨槽沟娶个媳妇安个家,仍然可以在大坪山打猎种庄稼,也不耽误做生意。”
老二听了,伸出一个大拇指慢腾腾地吐出四个字:
“要——得,大——哥!”
一家人配合得非常默契。打猎,采药,饲养,种地,各自有序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从来没有人拈轻怕重,从来没有人争多嫌少,完全是一团和气的典型。
邓老大走得满头大汗,他来到袁大爷家,正巧碰上幺妹和嫂子从田里干活回来,袁大爷和他的小孙子也在屋檐下乘凉。看见邓老大来,袁大爷就连忙亲切地招呼,又叫孙子给他倒茶,幺妹也打来一盆凉水要他洗脸。坐定之后,邓老大就和袁大爷谈起打算在磨槽沟买间房子的事情,想请袁大爷帮忙打听一下情况,说自己现在只有五十个银元,不知道这些钱够不够。袁大爷说他马上就上街去打听,又安排幺妹快给邓老大煮饭,说吃饭就别等他了,他可能要多耽搁一会儿,说完就一个人去了。
幺妹拉着小侄儿站在旁边听见邓老大说的话,心里由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近段时间以来,幺妹特别关注邓老大的事情,过去只是每天盼望邓老大这个人,巴不得天天都能够和他形影不离。现在不同了,她除了想天天看到邓老大的人以外,凡是有关邓老大的事情她都细致入微地关注,总觉得邓老大的事情和她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她今天听到邓老大说起买房子,就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对她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事了。她看见爹爹毫不推辞地,急急忙忙地上街去给邓老大打听房子的事情,就好像感觉到爹爹对邓老大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出乎寻常的亲近和关爱。在她看来,那种关爱只有父子之间才会有,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从骨子眼里流露出来的无私和真实,她看不出有丝毫的应酬和敷衍。
一路上,袁大爷都在思考一个事情。他前两天给儿媳说起幺妹的事,他说幺妹都二十岁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前一段时间有两处托媒来试探他的口气,他都说幺妹年纪尚小,儿子又不在家,幺妹还要帮助嫂子做两年庄稼,就婉言谢绝了。他对儿媳说“长哥当父长嫂当母”,要儿媳帮幺妹做个主。儿媳说幺妹有心邓老大,她也认为邓老大合适。可是,袁大爷心里有点顾虑,他当然喜欢邓老大勤快能干,诚实可靠,重情重义,只是邓老大现在住在大山里,虽然有老房子,但是不敢回家,他认为居住在大山里不是长久之计,没有房子就等于没有家。可是儿媳的看法和他不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