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世民!”
苏夺又在知道搜索栏里打了这三个字,弹出来的信息量很庞大,大多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信息。
但苏夺注意到渭水之盟的时候,顿时心中一颤。
再查查时间,刚好跟现在极其吻合。
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苏夺不敢怠慢,赶忙穿好衣服出门,直奔大理寺。
来到大理寺,众人都已经知道了苏夺的身份,不再有任何阻拦。
来到正厅,见高士廉不在,问过侍卫,才知道高大人这几天,没事就到牢中去审那两个人。
得知这样,苏夺对高士廉暗暗钦佩。
苏夺刚要去牢里看看情况,这一转身,顿时和来人撞了个照面。
来者人高马大,极其壮实,苏夺被撞的蹲坐在了地上。
“嘿呀,张大人,对不住啊,对不住!快快请起!”
高士廉一脸歉意地赶忙过来扶苏夺,苏夺心里委屈到了极点,但又不好发作。
只能闷声吃了这个亏,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一撞。
“高大人,什么事这么着急啊?”
苏夺站了起来,一边拍屁股上的土,一边问道。
此时的高士廉兴奋异常,一双虎目都笑完了腰。
“张大人,你别说,你那个东西还真好用,我在他们的饭菜和饮水,还有里加了之后,今天一早,他们竟然求着我要告诉我真相!”
高士廉兴奋的手舞足蹈,对着苏夺掂了掂量手中的一纸文书。
苏夺早就知道他们会说,但没想到,这两个家伙也太怂了点,这么快就招了。
苏夺接过文书看了一眼,见上头写道:“字奉大唐天子!”
好吧!一看这句话,就是中书记录口供时加上去的。
整个口供的大概意思就是:突厥的颉利和突利两位统领,听说了唐廷发生了玄武门政变,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是一举吞并中原的大好时机,三十万大军已经蓄势待发。
但为了事行有据,便派了这两个人假扮成商贾,想要从雁门关混进中原,来长安打探虚实。
不曾想,一进雁门关,就被柴绍给擒了。
“看看,张大人你看看,这群蛮夷小儿真是吃了熊心豹胆,竟然打起了这种主意!”
苏夺不知道自己如果不上报,或者是根本不去想办法问出这个情报,以后的历史会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写。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太宗可是出了名的明君,如果自己为了验证一个猜测而葬送了整个唐廷,那可就真的成千古罪人了。
“高大人,你我立刻进宫面圣!”
高士廉也是不敢怠慢,毕竟是关系军国的大事。
二人很快来到明德门前听宣,不多时,内侍来宣。
来到御书房,二人行过拜礼,太宗急切地问道:“高世兄、张卿,可是问出什么来了?”
高士廉道:“启奏皇上,已经得知贼人此行目的,请皇上过目!”
太宗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遍,脸上的表情愈渐凝重起来。
“看来这几年,这两位可汗长了不少野心呐!”
太宗将文书放在书桌上,脸上竟然显现出轻视的神色。
苏夺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轻敌可是兵家大忌,若是一个不小心,恐怕要出大事啊。
“传旨下去,将那两人斩首示众,这件事,待明日早朝再议!”
太宗淡淡地吩咐了一下,便遣退了高士廉和苏夺。
出了大明宫,高士廉显得忧心忡忡。
苏夺当然知道高士廉在想什么,笑问道:“高大人可是在想那两人口供的事?”
高士廉一排苏夺的肩膀,用力过猛,差点给苏夺拍趴下。
歉意地一笑,高士廉道:“唉!是啊,倘若军报是真,该如何是好啊!”
此时唐廷初立,各地仍然时有暴乱发生,朝中武将基本都派往各地兼任刺史,以作镇压。
京城内外,武将不多,士卒又少,倘若突厥真的大举来犯,可真是不容小觑。
苏夺想了想,对高士廉道:“高大人,晚生倒有一法!”
有了不费吹灰之力,让两个死鸭子嘴犟的家伙录了口供,高士廉此时已经是对苏夺非常佩服,当下道:“有什么好办法,快说快说!”苏夺道:“高大人常年追随皇上,想必手下定有不少家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