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明帝国的崛起 >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目录

第七十四章 生员(完)-口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碗,吃皮肉之苦,这是肯定的。可是,谁料到他娘的皇帝会插一手呢?

他完蛋了!

张昭站在府衙大堂上,身边的“敌人”们已经认输。

他并没在意这个。就算没有弘治皇帝的口谕,这一局他也是赢定了。当然,有天子的口谕,那会让他赢的更彻底,更快的收拾余冠、张管事这帮蹦跶出来的牛鬼蛇神!

这是意外之喜!将反击的战果扩大。

张昭现在想的是弘治皇帝的口谕:随侍东宫。

他拒绝朱厚照的邀请后,一直都在等着弘治皇帝的考验,他确信他肯定能通过。而现在他连考验的边都没摸到,就算是已经通过!拿到去东宫的通行证!

应该是他处理刘大户时所表现的东西,得到弘治皇帝的认可。

张昭想清楚明白,看向胡府尹。整件事,应该有一个定论、结果了。

说时迟,那时快。种种心理活动只是一瞬间。顺天府府尹胡溥略作沉吟,和何提学沟通几句,当庭宣布结果。

“宛平县童生余冠三人诬告张昭,剥夺功名,终身不许科举。”

“宛平县吏员李进夺职,仗三十,发配至通州驿站充作驿卒。”

“宛平县人刘公达,仗五十。”

“发海捕文书,捉拿案犯张管事归案。”

天子表态,处罚岂是表面如此简单的?日后,余冠、刘、王二同学因功名被夺,沦为小民,终生沉沦。

李户书沦为驿卒,因其昔日得罪人过多,被仇家盯住,最终家破人亡。

其亲家董氏父子受到惊吓,惶惶不可终日,终生不再敢入京中一步。据闻董原是在和妻子行事时听闻此事,致使永垂不起。

刘大户被杖毙于府衙狱中。

张管事逃离后,衙役们拿着海捕文书到寿宁侯府通知一声,被告知查无此人。其人已被灭口。尸骨无存。

锦衣卫胡小旗被调职。

“十三年十月,院试既过。昭名动京师。余生不忿,诬(张)昭勾连锦衣卫,为祸乡里。府衙、按察副使会审。当是时,左右忧惧,友人回避。(陈)康随侍昭侧,曰:‘势如危卵,君何不夜见李公(东阳)以自白?’昭曰:‘吾行事无愧于心,何惧宵小?’

是日,(钱)宁为昭固辩。衙役方贯念其德行,当堂俱言乃寿宁侯府所为。京中公论沸腾。帝乃令司礼监陈宽传谕,群丑震怖!昭行事坦荡,时人多助之。”

——《国榷》,谈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