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致命隐私 > 致命隐私最新目录

第十三章 喜气连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沫阳十月怀胎临近预产期,全家人沉浸在乞求母子平安的氛围当中。为了沫阳生产的平安和健康,家里人,尤其是五一和杏子强烈建议送沫阳到镇上的卫生院生孩子。但是,五一的父亲却持有反对意见,要沫阳在庄子上接生婆刘大娘来为沫阳接生生孩子,因为刘大娘自从嫁到这个庄子上,就开始给庄子上的媳妇们接生,个个都是母子平安,而且五一和杏子也是刘大娘接生所生的。几乎在这个庄子上的所有家庭,没有一个把儿媳妇送到镇子上卫生院去生孩子,而是让刘大娘来接生生孩子的。

面对父亲的老土习惯,五一和杏子只好极力强辩。五一和杏子便拿现代高度发展的医学技术诸多优越性和传统家庭式的接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来,以及当前农村所存在的落后健康卫生习惯来对父亲的观念给予强有力的感化,最后,父亲只好在两个孩子面前妥协退让,同意沫阳去镇子上卫生院去生孩子。

沫阳到镇子上卫生院生孩子这件事在第二天下午,即五一、杏子和母亲把沫阳送到卫生院之后,母亲一回到家,刘大娘便气冲冲地来到五一家兴师问罪。沫阳去住院生孩子这事是这个庄子上的第一个破天荒的出人头地的鲜事儿,对这个庄子上的人们震动很大,几乎所有的老人们都对此持抵触情绪和怨声载道。自然而然,刘大娘,这个年已八旬的老人,对这件事儿更是大惑不解,怨气最大。

刘大娘精神抖擞,身板硬朗,虽然是快八十岁的高龄,但从花白的头发,清晰的思维,每天忙东忙西,干起农活跟六十岁的老人不差上下。刘大娘阴沉着脸,一进五一家院子,就扯起嗓门对五一母亲抱怨道:“他五一妈。”(在农村,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五一妈比刘大娘晚一辈,即五一把刘大娘要叫奶奶。所以刘大娘对五一母亲这般称呼是了。)

听到刘大娘的叫声,五一母亲匆忙从厨房中夺步走出,满脸堆笑地说,“刘大娘来了,赶快进门。”说话间便走近刘大娘身前,热情似火地把刘大娘搀扶着向厅房去走。

但是,刘大娘却向厨房门口走。刘大娘也是一个极其有讲究的女人,作为女人,她是不会走近主人家厅房的,因为厅房是一家之中的上方,是男人们吃饭、喝茶和议事,以及家里掌柜的,即这个家里掌权主事之人的起居室。这是刘大娘继承古训,女人三从四德的传统礼法。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刘大娘的这种做法是落伍的,封建的。但是,刘大娘家的人,不管是儿子姑娘,还是儿媳和孙子,在这个庄子上,尊敬老人,知书达理等方面无不叫人竖指称赞。在五一奶奶在世期间,五一家里对子女的教育也是继承传统古训的,所以,五一和杏子,包括五一的父母在这方面也是有所养成的。

五一母亲看到刘大娘的目光和神态,便将刘大娘让进厨房。在刘大娘一进厨房,五一母亲便从案板下面拿出一个凳子放在灶台前方。连忙给刘大娘让坐。又拿起摆在面柜子上茶盘子中的杯子,随手从盘子中的茶罐中抓起一撮茶叶放入杯中,给刘大娘切上一杯茶水。还没等五一母亲对刘大娘的近况问安寒暄开口,刘大娘在接过五一母亲的茶水杯的同时,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说,“他五一妈,你们做的事儿,是给我老太太扇耳光的事嘛。”

五一母亲面对刘大娘突如其来的抱怨,是一头雾水,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顶,眼睛迟疑地看着刘大娘,微笑着说,“刘大娘,你这是说哪儿的话呀?”

刘大娘倒是一个爽快人,直言直语说,“你们把五一媳妇送到医院去生孩子,是对我这个老婆子不放心还是有何不满?”她把话说到这儿,心情显得有些激动。

“哎吆,我的老大娘,我们哪有什么不放心的,对于去医院这件事儿,他爸也是极不同意的,他爸也是极力要让你老人家接生,你看嘛,五一和杏子也不就是你的功劳吗。而两个孩子却对他爸的要求强烈反对,非要让媳妇到卫生院去,还说什么我们思想观念守旧。你知道,现在家里基本上是五一做主,所以嘛,只好依了他去。”五一母亲带有歉意地对刘大娘解释道。

刘大娘一听五一母亲的解释,长长的叹了口气,说,“看来我们是的确老了,不中用了,让孩子们嫌弃咱。”

五一母亲一听说“嫌弃”两个字,心里自觉这话里有话,表面上是在说孩子,实为指桑骂槐。五一母亲强作笑脸地对刘大娘道歉道:“哎吆,他奶奶,要是孩子不反对,今天恐怕我是提着礼当儿(方言:指礼物。)来请你了。”

刘大娘无言以对,也只好无奈的笑了起来。

杏子和小刚领结婚证上,五一想到了给自己帮忙贷款的商叔。正好五一这几天,基本上是天天在镇上。杏子把困难告诉哥哥后,五一二话没说,便去找商叔,而商叔也没有推辞,一口答应。在商叔的帮忙下,杏子和小刚准备了喜糖和喜烟,就去到镇政府去找文书。

杏子对哥哥的帮忙心里感到无比高兴,当她把此事告诉小刚时,他也显得喜出望外。

自从杏子和小刚在摩托车店里发生那个后,杏子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和小刚在一起变得大胆而豪放,走在路上,俩人总是要拉起手来,有时俩人独自在路上时,俩人也免不了抱起来亲热亲热。

一次黄昏,小刚陪着杏子到杏子家的地里去挖些新洋芋。在回家的路上,小刚提着半框新洋芋,而杏子则挽着小刚的胳膊,俩人显得非常甜蜜。而此事,被荷花母亲看到。因为此时,荷花母亲也在地里去挖新洋芋,由于两块地离得较远,杏子根本就没有发现荷花母亲的存在。荷花母亲对杏子家对她家在地里走路之事,依然耿耿于怀,而对杏子去做荷花的妯娌,也不免有些心存不满。所以,上次杏子听到些闲话也可能不是空穴来风。而此事后的第二天,荷花母亲便对她看到的杏子和小刚之事,添油加醋地拉起闲话。碰巧,荷花母亲说闲话的当儿,被庄子上的一个媳妇,叫梅的听到。

梅是两年前嫁到这个庄子上的,她是一个从不多事的人,而且她和杏子家的关系也是很好的。有时杏子家有活忙不过来时,便叫她来帮忙,自然不是白帮忙的,而是有酬的。梅把荷花妈对杏子心怀敌意的议论,通过旁敲侧击掩饰给杏子。杏子是一个聪明人,梅对她稍一点拨,她便心知肚明。

不管是荷花妈也好,还是荷花父亲也罢,但凡是荷花家里人对杏子的无端诋毁,杏子心里都给记着一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