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唐第一酒肉和尚 > 大唐第一酒肉和尚最新目录

第100章 真正原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这要是一本某点的小说, 以权倾天下或者位极人臣目标的小说, 那么玄萌‘发明’印刷术这事儿就闹的很大,许多寒门子弟会来给玄萌鞠躬送礼, 为他这一个能够对所有读书人都有益的发明,浮一大白。

然而,这并不是。

印刷术引发的朝会动荡、民间热议这一些玄萌基本上都没有接触到, 唯一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和发明印刷术之前不一样的, 也只有去【食为天】溜达的时候, 能够听到有人感慨,以后读书会容易一些之类感谢他的话。

在玄萌不知道的地方,之前有不少人为了这个‘印刷术’, 吵翻了天。

就像之前李承乾担心的那样, 印刷术的突然出现, 让大唐的朝臣们突然之间站成了两个队伍。

那些个前几日还一致对外, 商讨着要如何让突厥付出代价的;那些个平日里一起喝酒一起下棋的, 宛如亲兄弟的大臣们,自动就站成了两个队伍。

长孙无忌当仁不让地站在左边, 房玄龄叹了口气站在了左边,杜如晦对着房玄龄拱了拱手, 站在了右边,魏征一句话不说板着脸站在了右边。

这左和右就是两支队伍了。

其余有的朝臣, 脑子转的没那么快,一时之间没明白为什么大家就开始站队了,而有的人眼观鼻鼻观心地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等待着左右两边的发言。

不仅仅是文臣们,就连武将们也开始了站队的行为。

当然了,初唐的时候文臣武将并没有那么分明,就连文臣也随时可以披甲上战场,而武将们有许多解甲归田也能够从事一些管理工作。

柴绍,李秀宁的丈夫直接站走到了左边,和长孙无忌肩并肩站着,然后把目光看向李靖。

李靖有些左右为难,以他的智商和情商不难看出,为何会有这一次的站队行为,但是他真的无法做出决定。

而程咬金左看看右看看,笑了笑走到了右边,还把一脸懵逼不知道大家怎么突然就开始排排站的尉迟恭也给拉到了右边。

尉迟恭跟着程咬金走了两步,站到队伍里了还摸不清楚怎么回事儿呢,“咋地啦这是?”

程咬金耸了耸肩膀,压低了声音说道,“你等会儿听听对面怎么说就明白了。”

程咬金的声音,平日里那是声如洪钟的,这下即使压低了,也是让整个太极殿上朝的朝臣们都听到了。

长孙无忌冷哼了一声,知道这是程咬金在‘逼’他先说。

按照道理来说,这印刷术必然是个好东西,长孙无忌若是先反对,那肯定会失了道理。等长孙无忌先说完,那右边表示支持的人就容易反驳了。

长孙无忌并没有退却,他反对印刷术大范围普及的根本原因,确确实实是因为,这项发明触动了世家的利益。

印刷术会让更多的寒门弟子有书读,有很多书读,在配合上科举的无论身份地位选拔人才,到时候整个朝堂就会逐渐地被涌入地寒门子弟慢慢渗透,从而降低了世家在朝堂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和拥有的权利。

但是,长孙无忌怎么可能把真正的理由拿出来说呢?

他有他的视角,而且是一定会让上位者满意的说辞。

“启禀圣上,微臣认为这印刷术不能在民间普及,必须掌握与朝廷的手里。”长孙无忌一副我很有道理,听我说理由的表情,微微扬起下巴说着。

“莫非舅舅……长孙大人也认为,民若不智,才便于管理么?”李承乾这话一出,站在右边队伍的众人看向他的眼神都变得慈爱和善了起来,尤其是魏征那个总是黑着脸的人,也对着李承乾点了点头。

“非也。”长孙无忌并没有介意亲侄子会反对自己,他其实早就料到了。

这印刷术虽然李世民没说是谁弄出来的,但是让太子李承乾来汇报印刷术这一事,已然给了长孙无忌足够的信息去断定。这印刷术必然是玄萌和李承乾捣鼓出来的东西,那李承乾选择支持印刷术,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长孙无忌对于李承乾这种心怀天下,心怀百姓的态度还是十分赞赏的,他认为这是一个作为未来皇帝必须要有的要素。但是长孙无忌觉得,玄萌那个和尚,对李承乾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看看玄萌进京这一年内搞出来的东西,哪一件没有李承乾的参与?

玄萌已经让李承乾失去了一个身在高位之人,未来这天下之主应该有的傲慢。

老话说得好,慈不掌兵。

若是想成为那孤家寡人,过多的仁慈之心是不必要的。

长孙无忌暂且压下对玄萌的不满,先把心思放回到如何合理的说服李世民,有关印刷术不能民间普及的事情。

“印刷术确实有功于天下,但是……”长孙无忌加重了语气,“若是这个方法全天下都能掌握,那所有人想印什么就印什么如何管理?若是有反贼故意发布一些虚假内容激起民愤如何是好?若是有人胡编乱造又该如何?若是有人妖言惑众呢?”

“微臣认为,印刷术掌握在朝廷之手,我们也可以印刷经义教材给需要的学子,让他们可以通过朝廷设立的书局购买,一方面增加朝廷税收,另外一方面对于一些不当言论也便于控制。”

长孙无忌这么一说完,下面立马有人明白过来,这确实是在民间禁了印刷术的好理由纷纷附和。

而站在长孙无忌身后的房玄龄,一句话都没说。

房玄龄知道长孙无忌说的都是借口,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房玄龄,其曾祖父是北魏的镇远将军,祖父是褐州主簿,父亲是魏齐时期的着名学者。家学渊源的他明白书籍的重要性,明白印刷术对这天下寒门的意义,但是他不能背离他出生的家庭。

所以他只好什么都不说,用自己的站位和自己的沉默,表达他的态度。

倒是杜如晦,他其实出生在和房玄龄差不多的家庭里。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工部尚书,父亲是隋朝的昌州长史。然而杜如晦选择了和房玄龄相反的站队。

比起平日里总有些小纠结的房玄龄,杜如晦是善断的那个,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确定了自己的立场,他要支持印刷术的普及。

房玄龄的长辈们,是过着一代不如一代的日子,到他父亲那一辈的时候,甚至也就是个没有官职的学者。听上去是山东着名学者,但是其实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