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最新目录

第1168章 明廷大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病,不能工作的,他这分明就是拿工作威胁!没有你于成龙,吏部今年的京察就实行不下去了?朱慈烺当时就拍桌子了,怒不可遏地大喊一声:“养什么病,你直接致仕回家吧!”见皇帝龙颜大怒,于成龙直接懵了,这下麻烦了。作为内阁大臣,朝廷大员,有些话既然说出口了,就不好收回来了,于成龙只能硬着头皮交接工作,满怀忧伤的踏上了回乡的旅途。反正挺突然的,连对手杨士聪都懵了,不知道于成龙究竟是如何作死的。不久后,杨士聪如愿以偿的以内阁首辅身份,兼任了吏部尚书,同时还管着教化部,可谓是大权在握!这俩部门一个管着天下学子,一个管着天下官员,此时都归杨士聪管,真正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只有杨士聪本人清楚,皇帝这么做,是因为太子久离京师,且尚无子嗣,皇储之位不稳,而诸王长大羽翼渐丰。所以才让他这个太子党手握大权,压制朝中及诸皇子的势力。于成龙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主,最重要的是跟太子党有巨大的嫌隙,他的恩师杨廷麟就是被太子朱和陛干掉的。于成龙的致仕,可以说是明廷中枢权力变动的必然事情,杨士聪洋洋得意,无法自拔。历史无数次地告诉观众,骄狂的开始,意味着胜利的终结。杨士聪没想到是,皇帝搞完了于成龙,就开始搞他了,推行什么任期制!这么一算,他从天武二十一年担任内阁首辅,最多三届也就是九年,今年就要任满致仕了?别说从现在算起,再干九年,杨士聪今年都七十七岁了,上哪再干九年?按理说,快八十岁了,早就该退休了,但杨士聪兼任吏部尚书才两年,还没过瘾呢,突然就要下岗,这谁受得了?初一拜年,吉日良辰,杨阁老府上。杨士聪身穿大红吉服,依旧坐在平时常坐的那把太师圈椅上,抚须微眯老眼打量着面前数排朝中大员。有资格能来杨府拜年的只有十几个人,无一不是三品以上官员,且身居吏部、礼部、户部、刑部等生杀之权的要职,甚至还有几名武将。众人仔细看去,却见杨阁老的目光中透着一股平时从未显露的威煞之气,让人立刻联想到今日大朝会上皇帝宣布之事。“今天是正月初一,天武三十一年了,老夫也已七十七岁,算是干满了三届任期。”杨士聪一开口便露出了风萧水寒之气,扫了一眼众官,又淡淡道:“你们正值壮年,未来可期。”“爹!”说话的是杨士聪之子杨通俊,他坐在杨士聪身侧的椅子上,其余人分坐在下首左右。杨通俊能坐在那个位置,不仅仅是首辅之子的原因,更因他是赞画部左侍郎,准军机大臣。杨家的现状,颇有些嘉靖朝严嵩父子的样子,只不过,他们比严嵩玩的高档些,压的是太子的注!杨通俊常年混迹在武人中,有着几分武将的豪放,说话也不经脑子,大大咧咧道:“爹!陛下此举着实有失妥当!”“大公子说的对!”礼部侍郎周培公十分肃穆地在杨士聪的座椅前拜了三拜,又十分肃穆地站了起来。他一脸严肃道:“自古以来,读书人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吃一辈子铁饭碗,荫及家族,现在陛下这样一搞,像什么了!”投靠了太子党的施琅接话了:“三十年前的削藩削爵,断了皇族勋贵的世袭罔替也就忍了,现在又把手伸向职权,要是真就如此了,我们一个个还有什么可玩的,干脆回家种地得了!”施琅现如今是伯爵身份,兼长江舰队总兵,这个位置他已经坐了十年了,除非今年高升,进入军机部或者兵部当尚书,否则只能致仕回家。如果是陆军的总兵级将领,还能调升五军都督府担任大都督,或者都护府任大都护,但他是海军,选择不多。国姓爷朱成功可以入军机部,设置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但施琅不行,和他同级别的海军将领还有一手之数。施琅已经多年没有参加对外战争了,对自己的仕途早已不抱希望了,因而十分抵触这项政策。听他表态,杨士聪精神格外矍铄,眼睛也不昏花了,认真地看了一眼施琅,又目光有神地一一看着身前的这十几个人。半晌后,他悠悠说道:“老夫伴君临渊履薄三十余年,若是陛下真要弃老臣如敝屣,老夫无话可说,圣人言: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杨通俊倏地站了起来:“爹,您想什么呢,这事还不正在议吗?只要我们合起伙来反对,陛下应该会作出让步的!”杨士聪惨然一笑:“正在议?三十年来,陛下在大朝会上提出的那些政策,哪一个不是如铁律般的执行?”他长叹了口气道:“合起伙来反对......你跟谁俩呢?如此行事,诏狱里只会会多出一批白吃白喝的人。”“那该如何是好?”杨通俊急道。他爹是内阁首辅,门生故吏满天下,敌人也满朝都是,要是突然倒台了,杨家的处境可就惨了。“不急。”杨士聪拍了一下圈椅的扶手,沉吟了半晌才启口道:“你在军机部行走,可曾听过陛下要征讨俄国?”杨通俊点头道:“听说了,陛下似乎还要御驾亲征,灭沙俄以雪当年龙城被困之耻。”闻言,众人目光一亮,似乎看到了希望。征讨俄国,路途上万里,这一来一回的起码要两年,万里国征,后勤保证不可出现一丝差池,自然不可能将此重任给新人去做。如此一来,杨阁老又能续上三年了?杨士聪望向了杨通俊:“征俄之事,尽快促成,太子殿下那里派人联系了吗?”杨通控道:“往年如常联系,今年还没有。”杨士聪认真道:“太子殿下开南疆,抚民有度,功过千秋,不应长离京师,要想法子让陛下调回太子。”“老爹英明!”杨通俊立时明白看了,夸了亲爹一句。现在太子要人有人,要兵有兵,只要太子安在,稳坐京师,杨家便再无后患!杨士聪向众人交底了,便不再多说,起身往内堂走去。杨通客那十几个拜年的都站了起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