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比较看好的是西线。整个西线已经是换了模样,比起之前筛子一般的防线,现在的西线犹如铜墙铁壁。曾万钟的第五集团军下辖的第3军和第17军,还有集团军直属公秉藩第34师以及战区直辖第80军,再加上河北民军以及魏凤楼的游击第一纵队连成一片,便衣队得到了清理,沿线制高点都加强了警卫,战略纵深也因为高进的建议得到了构建,其他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总之如果小鬼子的36、37两个师团还有独立混成16旅团过来肯定讨不到什么好果子吃。
高进借着庆功宴跟政训处的姜处长多喝了几杯,言下之意是通过他给戴笠那边递话,通过军统的政训处给各部队施压,这样做长期来看没什么好处,会加深军统跟各部队主官的关系恶劣,但是短期来看还是很有效果的。然后又拽着王竣、梁希贤、陈文杞、张亚东、齐志高等黄埔的学长学弟,想通过扩大的绛县军官会联名向蒋光头建言,西线、东北线、东线还有黄河渡口是一个整体,要想御敌于阵线之外,这里还缺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这个人舍卫立煌其谁。无论蒋光头如何猜忌卫司令,但现在大敌当前,西线还好点,东线包括渡口都是各自为战,一旦日军来攻那就是灭顶之灾。众兄弟也都一致同意高进的意见,说好联名致电。
第二天王竣领衔,绛县军官会73人联名向蒋光头建言,之后收到了侍从室措辞严厉的批评电文,声称蒋光头自会从全局考虑布置,作为黄埔学生应该谨守本分云云。搞得一帮人沉头丧气,愤懑不已。
之后何应钦在洛阳召开了军以上的晋南作战第一次检讨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及中条山国军各集团军、军部分师首长与会,27师王竣也有幸参与其中。会上何应钦强调了中条山地位的重要性。但会议对日军战法却有着极大误判,大多将领认为“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对比日军的战术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国军方面对对手的意图虽有掌握,但对其战法严重误判,成为影响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即便有高进这个穿越客的掌握先机,王竣的会议陈述也未让与会人员改变已有决策。包括曾老头和孔令恂也是语焉未详,会上王竣孤立无援,甚是狼狈。
而洛阳会议的同一天,中条山西线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也直接导致了曾老头想法的改变。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六章大战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