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原来大师出自于净念禅院啊,却是不知道那位修闭口禅的了空大和尚,是大师的何人?”
叶凝深深的望着枯瘦老僧,没有接过他的话语,而是一边向他靠近,一边开口说出自己的疑问。
楼观道是道门对付佛门的先锋生力军,对于佛门的消息一向收集的比较多,他自然是知道这位了真大和尚的。
此僧在中年之时,曾立毙过魔道天莲宗主这位宗师高手,有此战绩,便可见此僧的不凡,若将佛门的大小老和尚全部拉出来,此人之武力至少可列在佛门内前七之列!
当下,叶凝悠悠开口,继续说道,“道门贵生,佛门贵死,魔门于死中求生,生中杂死……今日听闻大师此语,便可知大师于佛道已有所成就,足以开辟一方道统,传承百年了。”
了真那干枯的面皮上露出一丝恬静温和的微笑,竟是别有一番特殊的魅力,他也没有执着于先前的问题,而是坦然说道。
“小友口中的了空,正是和尚的师兄,至于开辟道统,和尚已经有了个满意的传人,又何须再将本就短暂的生命浪费在这些俗物之中?”
说到这里,了真微笑着开口询问道,“你我能来到此地缘悭一面,可谓是有缘,小友肯听和尚我说个故事吗?”
“请。”叶凝淡淡一笑,并未拒绝,不论私下里楼观道和佛门的关系怎么样,但他身为下一任楼观道主,至少在明面上该有的礼貌是丝毫都不会少的。
了真和尚苍老的面庞上,流逸出一丝神秘的光辉,他用悠扬的声音缓缓说道:“有人问和尚:‘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和尚答道:‘用功。’
又问:‘如何用功?’和尚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于是问者大奇道:‘一切总如是,同是用功否?’和尚答道:‘当然不同,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思索,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小友乃是楼观道高徒,不知从这个故事中见到了什么?”
“这个故事好像说的是放下执着,知足常乐,自然无为……然而红尘皆苦,五蕴迷心,又有几个人能够超脱红尘而去?”叶凝沉吟片刻后,方才答道。
“这个故事看似有意思,其实也就是说来糊弄人的,至少在这一代佛家的众多“大师”之中,我可没听说过出了这样的人物!”
“若众生都能做到自然无为,既不产生**,也不奢求享受。又何来那般苦楚?”了真和尚无奈的轻轻叹了一口气,随后他直视着叶凝的面庞肃容道。
“正因无欲无求太过艰难,所以才需经过生灭轮回,不断积累果报,最终能够超脱自我!”
“生灭轮回,来生果报,此事谁能证明?佛陀?还是菩萨!谁曾真正见过这等人物?又或者说除却被无限夸大的神通,他们的境界似乎并很不遥远。”
叶凝的声音很平静,很淡然,也很自信,似乎他并不畏惧佛经之中神通无量的佛陀菩萨,反而透过一层一层的外相,见到了佛陀的真实境界,自觉自己仍可奋起直追。
“不论其他,若说真正的再世仙神,红尘滚滚,炎黄一脉传承数千年,却也有过这般人物。
如那百年前的剑圣燕飞,天师孙恩,这二者可是曾在众目睽睽之下,破碎虚空离去,此等手段已超乎凡人界限,可谓仙佛?”
叶凝那意味深长的目光望向了真和尚,直看得他双眉微皱,但在叶凝那淡然而严肃的目光之中,只好开口答道。
“粉碎虚空,超脱此界而离去,却已超越凡人,可谓神仙,但佛陀不是修为境界,而是觉悟……”
然而叶凝还不待他说完,便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我不与你打机锋,和尚你既然已经承认了,那想必也知道我接下来会说些什么了……
不错,纵论汉魏晋,两朝南北乃至于大隋,不知这世间可有哪个佛门僧侣超越凡人之极限?所谓的佛陀将世?又或者携带信徒超脱?没有!”
说到这里,叶凝从容的看着对方那紧紧皱起了眉头和欲语难言的神色,“和尚也不必反驳我,大家都是千年狐狸,什么羽化飞仙、佛陀转世之类的奇迹,都只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青玄道友实在太过偏激了,道讲飞仙,佛说涅,你这……”
“佛门口灿莲花之能,我也曾听说过,你说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我肯定比不过大师近百年来的积累。容我再问一句,世间传说有四大奇经,可参破那最后一着,分别为战神图录、长生诀、天魔秘以及慈航剑典。”
说到这里,叶凝看着老和尚有些疑惑的神情,继续道,“这个传说想来和尚你也应该听过,战神图录密不可测,据说源自上古,但从未出世过,只是隐有传闻,其他三大奇书均与之有关系,可先将之略过;
长生诀出自于广成先师之手,乃是道门自古以来最为神秘的宝典,此典与飞仙有关的,便是广成先师之自身以及黄帝骑龙飞仙,除此之外,当初天师孙恩创出黄天**之前,便曾参悟过此书,或有所得。
天魔秘虽说来自于魔道,邪恶非常,但论及本质却是至汉朝以来,被排挤的诸子百家最后精华之作,代表者为几十年前纵横天下无敌的邪帝向雨田。
从佛道两门所记载的历史来看,此人至少活了一两百岁,甚至有可能至今还活着,也有可能追随着剑圣燕飞飞升离去。
至于慈航剑典,其最后一着据说是坐死关,但至今没有真正参破那一着的无敌人物出世,至于当初的地尼,她投入佛门之前,就已经是江湖之中鼎鼎有名的绝世高手了,可略过不计。”
看着了真老和尚那漆黑的面孔,想必叶凝接下来没讲的东西,他应该已经明白了。
佛门论及教义以及传道手段确实相当厉害,再加上门槛低,教人顺从、期待来生,一向甚得历代帝王看中,即便不会供奉,也不会故意打压。
相较于佛门,道门那高冷的模样,高高在上的门槛,自然是不太受普罗大众的欢迎,或者说虽然受到欢迎,但却无法将之转化为真正的信徒,乃至于入得道门。
因此佛门汲取儒道二教之精华大兴,虽然曾经跌落过很多道士的眼睛,但确实是有原因和道理的。
在平民百姓之中,最受的欢迎的乃是佛教;高门大众之中,则道教更受欢迎,至于朝堂之上,那就要看历代帝王的抉择了。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