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乞活西晋末 > 乞活西晋末最新目录

第713章 高阳封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县八十三;司州有六郡国四十八县;兖州有一个濮阳郡国,含四县;幽州则有六个郡国,三十一县。

这么多的郡县,可即便算上东搜西刮来的所有人口,也仅三百三十多万,每县平均人口仅有两万。而且,大郡最多能有十数县,小郡如巨鹿国,最少仅有两个县。如此不合理的政区划分,自有其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但更多无非是源于汉末以来诸王封国与官员岗位的“刚性”需求。

说来这州郡县的设置,真就伴随着一部冗官冗爵的增长史。帝尧时,禹平水土,以为九州,相传有九鼎镇九州气运。周成王时,保章辩九州之野,皆有分星: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但汉朝前,州仅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而非郡县那样,是行政区划的具体概念。

始皇初并天下,削罢列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兴师逾江,平取百越,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凡四十郡。

西汉一统,汉高祖增郡二十六,武帝增郡三十一...或拆分或开疆,至汉平帝元始二年,凡新置郡国七十有一,与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说来,恨不得每一帝王都要多多少少增设几个郡,而西汉疆域增加约有五成,郡却增加了两倍,其中有人口增长与开疆扩土导致增设官府的刚性借口,更多的则是好大喜功,以及给官僚系统与凤子龙孙们增加岗位发福利。

就此,郡被搞烂了,太多了,不好管了,启用州这个高大上的设置吧。于是,汉武大帝复夏旧号,南置交址,北有朔方,凡为十三部。凉、益、荆、扬、青、豫、兖、徐、幽、并、冀十一州,交址、朔方二刺史,合十三部。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刺史为汉武帝所设,“刺”意即刺探、调查,故而最早的刺史,其实仅是皇帝特派去各地的监察官员,并无固定的行政职权。只是,毕竟是代表皇帝的“钦差”,日子长了,刺史指手画脚惯了,再碰上一个懒得勤换刺史的皇帝,继而再换上两任皇帝,于是,沦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刺史,也就转正成为一州的最高行政官,成了士林们平添出的一大块蛋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