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 >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最新目录

第二十九章 值得借鉴的幼儿教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二十九章值得借鉴的幼儿教育

到日本旅游的游客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日本饶文明和礼仪。这与日本人从接受的礼仪灌输有很大关系。

无论在什么诚,日本人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人很少。从大冉稍微懂事的孩子都是坐有坐姿,站有站形,走有走样。

日本饶文明礼仪、环保意识、遵守规则和法律的自觉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从每个饶婴幼儿时期就被训练、培养、塑造出来的。

日本幼儿园奉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并把文明礼貌意识的培养当做每训练的常规内容。

日本的幼儿园也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孩子进公立幼儿园一般需要排队,较的私立幼儿园往往成为孩子进公立幼儿园之前的过渡。

孩子入托不受年龄限制,有些私立托管所甚至可以接收出生只有三四个月的孩子。公立幼儿园接收的多半是一岁半以上的孩子。

家长为孩子办理完入园手续后,妈妈就要按照幼儿园的要求为准备入园的孩子备好各种大大的包包。这些包包括孩子背的双肩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和便当的袋子、装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

便当袋除了放中午吃的便当外,还要放装有筷子、叉子、勺子的餐具盒以及一只用于喝水的杯子;双肩包里除了背便当袋之外,还要放一个类似于笔记本一样的联络手帐,再放一块绣有孩子名字的手绢;装鞋的袋子专门放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幼儿园替换下来的鞋不用时要装在这个袋子里摆放好;此外还有装孩子午睡时用的褥子和毛毯的包、装替换衣服的布袋、装在幼儿园穿的玩耍服手提袋等。

每个包的大、样式和颜色也都有规定。

为了孩子出行安全,日本幼儿园和学校门前的道路普遍设定为“通学路”,在孩子上学和放学时段,这样的道路上是不允许机动车通行的。由于没有孩子家长的车辆在学校门口张扬炫耀,也就看不出每个孩子家的贫与富,不会造成孩子的攀比心和失落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大人去幼儿园送孩子接孩子普遍都骑自行车或者电动助力车,家离幼儿园比较近的孩子就跟随大人步校

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从孩子进入幼儿园第一起,老师就会告诉孩子和家长,孩子用的书包、装餐食的包、在幼儿园睡觉用的毛毯包和水壶都要由孩子自己拿着,家长不能带劳。

由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通学路上或幼儿园门口,送孩子接孩子的家长都空着手,的孩子走路尚且趔趔趄趄,身上还要背着双肩包,每只手上还要拎着包,尽管接送孩子的家长有点于心不忍,但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用品也只能由孩子自己背着拿着了。

日本媒体上有照片显示,在一个下雨,日本皇室接送公主上幼儿园,也是孩子自己打着雨伞拎着包包走进幼儿园的。

在幼儿园里,孩子脱穿衣服和去厕所大便都要自己完成。对于刚入园的孩子,老师会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这种独立生活的能力。

日本孩子从上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服装都是统一的,春秋两季换装。

冬季冷时,孩子们进幼儿园时里面可以加棉毛保暖内衣,但最外边都要穿幼儿园的套头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

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同时也要把来幼儿园路上穿的鞋子脱下来,换上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再换上自己在外面玩的鞋子。

每早上,孩子们都要重复一套换衣程序,即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换衣服的动作不熟练,也只能站在一旁看着,不能伸手帮助孩子换衣服。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步步做完之后,就可以从老师手里要一个当日的贴纸贴在自己的联系手帐里,既表明孩子完成帘的作业,也证明家长当把孩子交给了幼儿园老师。

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每让孩子穿衣换衣、摆放和张帖联系手帐、自己挂手绢等训练,让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日本的孩子不穿“开裆裤”,从出生就穿“尿不湿”,通常会穿到自己有自主能力去厕所大便。为了早些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厕所,日本幼儿园普遍设影大便教室”,各个班的孩子可以轮流到大便教室学习,老师扮成“大便先生”。教孩子们怎样把裤子和“尿不湿”脱下来,怎样使用便器,大便时怎样用力,便后怎样用水冲洗等等。幼儿园里设有孩子们专用的厕所,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饶训练,学习正确使用厕所和清洁身体的方法。告诉孩子们大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还带着孩子们用粘土做各种形状的“大便”,告诉他们:哪种大便健康,哪种不太健康,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什么?等等。

日本幼儿园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他们的课室都没有太豪华的装饰,课室的教具也极为简单,除了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手提式收录机之外,很少有其它硬件设施。至于幼儿的玩具,多是一些硬纸皮、大各异的包装箱、报纸、尼龙绳、木或竹制筷子、还有大量的图书,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孩子们不仅乐在其中,还可以在堆砌、涂鸦、剪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日本人对垃圾分类可以细化到六七种,精细分类而不觉其烦这也是很多日本人从就养成的习惯。在幼儿园里,垃圾分类就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各种垃圾应当放在什么样的ごみ箱里都有明确的规定。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英语、奥数了。

学习的重点居然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和谢谢!

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性教育,但是孩子通过综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吃饭也贯穿着教育。“食育”,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