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信守承诺才是。”
言罢,足下猛地一顿,刹那间地动山摇,地气受到真元牵动,龙首峰周围群山之间涓流沸腾,大地翻涌,巨木随之招摇摆动,搅动的无边云海气象万千!
地火熊熊,涓流化作热气蒸腾,形成恐怖的龙卷气流将巨木泥流席卷而上,将龙首峰上空的银色巨手和黑色巨龙团团围困在当郑
“为师的好徒弟,你真是好算计啊!”云空寂忽然纵声狂笑,道:“罢!罢!罢!今后这下便由得你去吧。”
......
数年后,中州大陆南端。
风怒号,柳江之上白浪滔滔,翻涌起伏,惊涛卷起处似老龙翻身,带出的漩涡发出低沉水声,盘旋而过。
这样的气里,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渔家也不敢在这大江上行船。
须臾之间,风势更狂,大江之上忽然千重叠浪,翻滚咆哮而下。在那浪头起处,一艘舟逆流而上,由远及近而来,宛如神迹!
更近一些时,忽听舟之上有歌者放声。声音如罄,有穿金裂石之势,在这风雨交加的江面之上,竟能传的老远。
“风雨锁寒江,愁处难抑,困顿老朽恨生平。故国梦难圆,伢子无知,还道江南风光好。横槊放歌,徒留壮怀激烈。莫奈何,江山易主,男儿空其志。煞!煞!煞!愧煞!”
放歌之人所唱乃是当世名曲《碧玉潭》侄哀志》一场戏。这段戏的却是当今国朝初立时,前朝名将李飞熊哀愁故国难复,最终愤而投江的故事。
当年这李飞熊扶保幼主苦苦支撑风雨飘摇的南陈王朝,却不想,北赵皇帝一纸诏书至南陈亚都颖阳,幼主无知竟奉诏做了献城候。纵然李飞熊有纵之才,及时从西方战场得胜归来,于车厢峡大败赵军,却仍难挽颓势,最终也只能保着幼主迁都至亚都颖阳。
可惜,可叹,正当他踌躇满志,筹谋复国反攻大计时,南陈最后一任皇帝陈明帝却在他心头上狠狠刺了一刀,人家不陪他玩儿了,直接投降做了大赵帝国的臣子。报国无门空自怨的李飞熊心系故国,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南下路过柳江时却在这柳江之上抑郁难伸,终于悲愤投江。
风已刮了半宿,不仅未见半点颓弱,反而越吹越狂,直欲将这大江之水整个翻过来似的。这等气,别泛舟于江上,就算是平日里风平浪静的避风港中常停的大船都已被拖上江岸锁牢。
此时这怒江之上只有那孤舟一叶,但见那叶扁舟因江流起伏,悠忽间直上青,转瞬又飞流直下,起落之间,赌是险象环生。令人称奇的是这船儿逆水行舟,在这等狂风巨浪之中硬是撑了下来。再临近码头时,只见有一人立于舟首,负手傲立,任凭暴风骤雨侵袭,颇有身随江流起,心似定海针的气魄。那歌声正是此人所唱。
江畔。大赵帝国西南重镇甬城接门码头之上,数十人站在风雨之中,这些人皆是皂色蓑衣搭配黑色长裤的打扮,多数人腰间都挎着一把长刀,只为首者腰间所挎的是一把宝剑。暴风骤雨中,寒冷的雨水打在这些人身上,脸上,寒意森森直透骨髓,但这些人却都好似木雕泥塑一般巍然不动。他们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那江上舟之中狂歌之人。
那人踩着扁舟渐渐靠近,这群饶领头之人冷厉断喝:“逆贼陈师道,以南陈旧人自居,潜伏江湖,阴蓄叛乱,罪不容赦,钦奉稽查司西南都指挥使谢飞鸿在此,还不束手就擒更待何时?”
稽查司乃大赵帝国皇帝陛下直属的亲军衙门,专事缉查。百官,诸王,皇亲国戚,乃至民间组织,都在其缉查范围之内,其权利之大,堪称大赵帝国第一要害衙门。
稽查司内有魁首一人,总司钦奉都指挥使三人,又有总司总巡检一名,魁首是稽查司内部的叫法,朝堂之上稽查司的魁首被称为大赵将军,素来号称武将第一人。非武力超群忠心耿耿之辈不可担任。除三名都指挥使外,稽查司在全国各地,但凡有藩王统属的地区内都设有地区都指挥使一名,这谢飞鸿便是帝国西南部的藩国巴国的都指挥使。
舟之上的陈师道唱罢最后一个字时,刚好来到码头近前,听闻谢飞鸿之言,他才好似刚刚发现谢尘等人似的,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谢指挥使亲自到了,凭你想拿我回去邀功?”
谢飞鸿见他泛孤舟于飓风怒涛中,气定神闲,言谈从容并无一丝惧意,这等气魄,这等修为当真是生平罕见。他在心中将此人跟京中坐镇的魁首魏无极比较一番,到最后也没比较出个高低,只觉得当年他被任命为西南都指挥使,面见魏大人时,对方给予自己的那种如山压力虽然凝重,但那气势却似乎未必强过眼前之人。
这逆贼年岁不大,却是好大的气魄!谢飞鸿暗自心惊,正思量该如何作答,舟上的陈师道却又言道:“谢指挥使不必为难,其实想拿陈某邀功不难!只需答应陈某一个条件,让陈某立即束手就缚又有何妨?”
岸上的谢飞鸿闻听,不由得心头一喜,暗自思量:久闻此人盛名,今日一见,陈师道果非等闲之辈。听闻此人师从下第一高人云空寂,一身功力深不可测,尤其擅长奇门阵法之学,虽然还不到三十岁,却早已被盛传为宗师。
如以品武阁十品二宗的法界定其实力,此人最低也有九品平湖巅峰的修为。谢飞鸿有自知之明,若非上峰有命,他手下这些人又擅长稽查司魁首,超品移山境界大高手魏无极所创的合手联击阵势,凭他这七品飞的修为又岂敢在此主动捋陈师道的虎须。
如果能不战而屈敌之兵,当然是最好不过。
他素知陈师道此人在江湖上好大名头,向来一不二。既然他这么了,倒不妨听听他的条件。扬声问道:“陈大侠一向有侠中君子的美誉,一言九鼎,谢某虽身在官场,但毕竟也与阁下同为武修同道,如无必要谢某也不想以多为胜,伤了同道间的义气,既然陈大侠有和平解决的方案,不妨划下道来,谢某自当尽力而为。”
尽管狂风不止江流依旧滚滚而下,舟却硬是停留在接门码头前的江心处,随浪起落却只在一舟之地打转儿。舟首负手而立的陈师道仰望接门后方的大青山,脸上似有挣扎犹豫之色。转念又想到自己背负的重任,那一点犹豫终化作一无反鼓决绝。良久,终于蔚然长叹一声,道:“烦请谢指挥使向巴国国主通禀一声,陈师道奉师尊云空寂之命,代表玄宗向国主求亲!”
谢飞鸿闻言不禁一愣,暗想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