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老马的末段人生 > 老马的末段人生最新目录

第72章 下 山野清旷意自悠然 半生焦浮今忽洗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一走。上午十一点,正是秋冬时节一中最舒服的时刻,气半暖半寒、乍晴乍阴,集市的主干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弯弯扭扭几里长的干道两边密密麻麻摆满了农货,狭窄的走道上乡人摩肩擦踵地闪着身子朝前走。桐生没法骑车,他绕道在北头的终点等着这个远来的姑姑,晓星则一人慢慢悠悠地逛了起来。

浓烈厚重的乡音感染了包晓星,她不由地左右打探,好像儿时一般。自家种的旱地烟叶、一捆捆带泥的果树苗子、撑摊的竹篓板车大布棚、铺张红纸放个马扎摆摊算命的、符合城乡二元审美的男女厚外套、提笼现卖的大母鸡、自己做的不上色沾漆的陶罐陶碗陶花盆、沾着湿土当现挖的大红苕、深秋的圆萝卜粗山药菠菜、老人家现炸的油饼油条泡油糕、地里用的锄头铁锨大耙子、老家特有的厚味大料、闻着酸溜溜的凉皮、热腾腾冒热气的大铁锅羊肉汤、甜滋滋的各类蓼花糖、厚薄不一的石子馍、一袋袋的瓜子花生、制作精良的老式扫帚、现场开火打铁的老式手艺、卖凳子椅子家具的、现包现下的羊肉饺子、一排大麻袋里的各色豆子、自家种的满满一三轮车的大黄梨、几大蒸笼刚蒸熟的各色包子……

此时此刻,走到这里,一路吞咽口水的包晓星再也无法矜持了。

她绕过举杆叫卖糖葫芦的男人,走到蒸笼前买了一个她最爱吃的豆腐包子。边吃边走,折回去穿过推着自行车赶集的妇女们,走到当街剃头刮须的手艺人边上,买了两斤马蹄酥两斤水晶饼。继续倒着走,行至嘴里叼长烟斗的皮袄男附近,她点了碗菜豆腐匆匆吃完。然后接着朝北行,穿过开着三轮车风风火火的大妈、一身红绸缎绣红花的老婆子,在一个被妇女包围的修鞋匠附近,她进店吃了一碗份的辣子疙瘩。出陵,已经十二点了,感觉腹内超饱的女人加紧朝着桐生的方向走。

打望提着老式撑各秤砣的中年人时,包晓星看到了中年人身后一家卖臊子馄饨的店,咽了口唾沫,拍了下鼓鼓的肚子继续走。途径守着一箱婴儿红色老虎鞋的老太太、掰着枯木一般四根手指还价钱的老大爷、或包方巾或戴**帽或裹厚马褂的乡亲们……在一个卖自行车的摊子前面,晓星看到了一家卖柿饼的,黄桂柿子饼、庄里合儿饼——她一样买了两斤。掏钱付漳时候,桐生的电话打来了,晓星意犹未尽,收起一颗欢欢喜喜、如愿以偿的童心,赶去和桐生汇合。

“我买了些吃的,咱吃点东西再走吧!”晓星大包包地走来。

“早饭不刚吃了吗?”生在农村的郭桐生丝毫不觉得集市上的东西有何新鲜,他早看惯了也吃惯了。

“姑好些年没回来,见着啥都想吃,我刚刚已经吃了三样了,这是给你的,趁热吃吧!这些是买给你姨奶的(包晓星的姑、郭朝阳的姨)!”

“姑我真不饿,要不全给我姨奶带过去吧!”年轻的桐生长条脸上皱起了实诚的一对浓眉。

“成吧。”

两人收罗好东西继续北校没多久到了碾桥村的姑家,得知晓星要来,六十六岁的姑早拄着拐杖在门口候着了。穿黑布窄腿裤的老人家在门口的太阳地里走来走去、东张西望,一次次地朝两边的路口瞄,脸上欢喜得似是少了一道深黑的褶子。老人左眼白内障早不中用了,眯着右眼老远瞅见了一辆摩托车,一颗心立马提了起来,光秃秃没有牙的大嘴笑出了黑洞。晓星老远也瞥见了她姑,见老婆子冲她乐呵呵地招手,一颗心早酸软了。

“姑——”摩托车还没停稳,晓星老远地招手大喊。

“哎!”矮个子的老太太举起拐杖打招呼。

“姨奶!”桐生停下车礼貌地叫了一声。

“桐生啊,好好好!”

包晓星一下车大步走向姑,然后右手抓着姑的左手,紧紧抓着,两人垂首擦泪。此刻真想抱一抱姑,紧紧地抱一抱她,可拥抱在中国的乡村显得特别艰难、特别尴尬。屋里人听声纷纷出来了,年迈瘦弱的姑父、姑唯一的儿子张启功、启功媳妇还有一个跟雪梅大的姑娘。多年不见,似生似熟,众人纷纷相互打招呼。

郭桐生卸下车上的东西,和众人作别,而后骑上车回家忙活奶奶的丧事。众人围着晓星进屋了,晓星送过礼之后,和姑挨在一起坐着。两人边聊边相互打量,没多久聊完彼茨身体、孩子、工作,蓦地没话了。

“这是启功他女儿吗?”包晓星指着一个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问姑。

“不!启功他娃儿上学呢。这是……这是你姑父他姐家的孙女,叫麦。麦过来嘛,江…江…”老人家一时半会换算不来这错综复杂的关系。

“叫姑吧!”张启功递话。

“姑!”扎马尾辫的大姑娘甜甜憨憨地叫晓星为姑。

“哎哎!”晓星不好意思,瞅了瞅姑和姑父。姑父这两年耳朵不行了,大声喊话丝毫听不见。

晓星回头一番打量,冲那姑娘:“麦长得真俊,跟我家梅梅差不多大!启红(姑的女儿、包晓星的表妹)呢?她现在咋样?”

“就那样!哎好着呢好着呢,过两你大姑丧事她肯定过来,到时候你姐俩还能见一面聊聊!”姑笑眯眯地回。

启功媳妇和麦去厨房准备午饭去了,屋子里留下她们姑侄两个,一来一往地询问间掺着怪异的陌生感,许是十来年没见面了吧。两人聊完家里的一群孩子聊起了老人,好些走了好些还在,谈起晓星父母,一时伤感不已。

聊到麦时,叽叽咕咕讲了老大半,包晓星这才知麦的身世。原来麦在姑家并非做客那么简单。麦十岁的时候,父母在煤矿挖煤窑子塌了,两人一下子全殁了。麦的爷爷早年去世了,奶奶身上一身病,外公外婆家里人多条件也不好,奶奶一狠心,将麦送到了她唯一的弟弟家。麦奶奶的弟弟,正是包晓星的姑父。从那以后,麦跟着舅爷舅奶还有启功两口子生活。没两年麦奶奶病死了,麦彻底跟着舅爷生活,连户口也转过来了。麦高中毕业后考上了职专,可是她不想去外地上学,想跟着叔叔婶婶一起种果树。家里人不愿意,盼她有个好前景,架不住姑娘大了有主见,谁的话也听不进。

表弟张启功今年三十八岁,早年在市里面混过,没混出名堂。后来父亲大病一场,他带着媳妇回了村,将家里的地接了过来。心劲儿大的张启功第一年一口气种了十五亩果树,三年后才卖上了价钱。接手麦家的地以后,两家地合起来旱的、水的、坡上的、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