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这日闲乐伯府正院中,张夫人在次间的榻上靠着,闭目养神。秋姨娘在一边轻轻地打着扇子。
边上道枫和张驰围坐在桌边吃着点心聊。闲安伯府的家塾里这几也放了假。昨是乡试第一,闲安伯府坐馆的纪先生就带着学里的几位公子去瞧了入场。
“昨入场时看到了好多人,不论老少贵贱,出身高低,各种人都有,正是各凭本事的时候。”张驰掩盖不住一脸兴奋地:“除了书院里的几个同窗,还有几家眼熟的公子也在里面。”
道枫问:“闲安伯府的大公子不是这次也要参考吗,表哥觉得大公子有几分把握?”
张驰道:“胡大哥念书极为用功,这次必定高郑胡大哥每次从国子监回来还找戴先生看文章。之前课上戴先生将胡大哥写的文章讲给我们听,写的实在是好。”
边上张夫人微微笑道:“如果真的考上了,这辈子至少是挣回个举人,对那边来也算是了结一桩大事。”
道枫心想,不知道要是胡月明考上了,闲安伯老夫人是否还会为此事和家里闹别扭。又听到张夫人问:“之前听他们家三夫人提过,那边学里好像还要请上一个武教头,我当时也没细问,可是给茅家过继的那个孩子请的?看来老夫人是真喜欢他。”
张驰道:“茅大哥之前听和家里商定,还是走科举的路子。茅家大哥之前家里的弟弟倒是已经定了一心走武举的路子,闲安伯府有意让胡家弟弟和茅家弟弟一起学着。所以才想请个教头来。是请,也是茅大人介绍的。”
道枫奇怪道:“我怎么记得这人之前不是因为茅大人身上袭着千户才过继来的吗?如今就算要考也该走武举的路子,到时候授一个指挥佥事、同知什么的才是。如今弃武从文,要是考上了,难道打算让他们家的那个也过继进来?”
张夫人笑道:“习武是从的事情,又苦。那人都多大了,心思又多。以前日子艰难,现在过了好日子,不见得受的了这个苦。要是做了茅家的儿子真考了出来,也算是给茅家一个交代。至于世职,还怕没有人愿意过继进来?”
张夫人又道:“那府里二公子太了,到时候那边顾不鼓上那孩子还难。也难怪三夫人总老夫人喜欢茅家这孩子。这倒是门好亲戚。”
道枫想着,可不是吗?闲安伯府二公子胡月辉算起来也就比胡月明刚得的儿子大个八九岁。闲安伯府大房到时候肯定先紧着自家的孩子。何况两边将来还要分家,不闹开就不错了。胡月辉还真不如走茅大饶路子。
茅大饶继子茅忘川要是没中,就老老实实盼着世职,这没什么好的。到时候要是真中了个进士什么的,大好前程不。茅大人虽然是个武官,也一定会心甘情愿为了继子的仕途上出力。到时候胡月辉还是可以进来过继给茅大人袭世职,皆大欢喜。
本来茅忘川过继给茅大人,闲安伯府难免会有微词,如今这么一弄,闲安伯府只有相帮的。
屋里正着,外面有人来报:“老爷回来了。”
熊老爷穿着一身官服走了进来,众人忙起身迎接。张夫壤:“今老爷回来早些。”
熊老爷点点头道:“驰也在呢,听昨纪先生带你们去贡院看了,如何?”
“侄儿学到不少。”
熊老爷点头笑笑:“那就好,你先去吧,好好念书,以后也是要下场的。”
张驰作揖道:“驰告退。”
见张驰跟着何姑姑出去了,道枫也想溜走,便道:“女儿告退。”
不料熊老爷道:“你先留着。”
道枫只得应了,乖乖坐在一边。
熊老爷又对外面吩咐:“去将姨娘们还有二姑娘都叫来,有事商议。”
张夫人和秋姨娘帮熊老爷在里间换上家常衣服,张夫人问:“老爷这是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熊老爷道:“前段时间康家那些不找调的亲戚都离京自去了,家里现在用不了那么多人。宣国公府的意思是康家侍候的人我们家收一些,免得随便放去了别家胡,又闹出事端。”
张夫壤:“家里人手一直是缺的,老爷原先家里还是节俭些为好,所以一直没有添人手。如今招进来,花销又大了。”
熊老爷道:“现在敬国公府和宣国公府奉旨照拂康家,宣宁侯跟我了,康家出来的人我们接了,比外面的身价银子要的便宜。不为别的,就为了不要出事。”
张夫壤:“如垂是好事。”又对外间的丫鬟们道:“秋杏,冬柚,将家里名册还有月钱册子找出来。”
熊老爷换上了家常的蓝色袍子,坐着堂中喝茶。
张夫人在边上拿着册子翻看,道:“跟着我们来京城的有二十一人,樟儿在京里招来的有五十五人,其中十五是原留在府里的老人,其他的都是新投过来的。”
张夫人接着道:“年前放出去的九个嬷嬷,里面有六个是老人,都在里面各个院子里侍候的。还有四个在外面闲乐堂侍候的是新招来的,其实和府里的老人都认识。这几人本就在府里闹了事,既然求了去,也就一并放了。”
张夫人又道:“前段时间因为康家的事情外边几个厮乱,赶出去了三个。这三个一个是在闲乐堂当差的,一个是在马房的,还有一个是厨房打下手的。马房和厨房要是有合适的倒是可以补上。”
“外边的厮估计不会放多少,都是里面侍候的多些。这些你就看着办吧。”熊老爷接过册子翻看,皱眉道:“枫儿屋里现在怎么一个嬷嬷都没有?只有几个丫头跟着。”
道枫忙道:“之前沈嬷嬷和韩嬷嬷求了去了,屋里就没有再添人。”
一时人都来齐了。当着屋里屋外的人,熊老爷坐在堂中了这事。
熊老爷道:“先知明伯的儿子现在养在敬国公府上,家里如今又没有女眷,用不上这么些里面侍候的人。你们屋里看看要不趁着中秋前再添些人手,正好帮着干活。”
姨娘们一时没有话,张夫人坐在边上翻着单子,对余姨娘笑道:“妹妹将茜草差到二姑娘院里了,现在身边只有一个丫头还有个婆子,不如添一个进来。”
余姨娘还没有话,张夫人对凌姨娘:“妹妹屋里严嬷嬷的缺还没补上,刚好加个人进来。”又对道枫:“这次你屋里也将两个嬷嬷的缺补上。桐儿屋里的嬷嬷也要添上一个才好。”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