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并押送西安。1645年(清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率兵击败了李自成军入西安,释放了押在狱中的祁廷谏、李天俞等人,仍授其原职,令回西宁招抚各族部众归清,同时清军孟乔芳部进入青海,今海东地区归属清朝。1725年(雍正三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新置西宁县,废碾伯、古部千户所置碾伯县。今海东地区又属西宁府的西宁县和碾伯县管辖。1774年(乾隆九年),在今化隆县置“巴燕戎格抚蕃厅”,隶西宁府。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明清时期,明在青海确立了土司制度,遂成为一种正式的地*政治制度,清朝袭之,一直延续到1931年(民国二十年)才被完全废止。清末政治腐败,在咸丰、同治年间多次发生了河湟回族、撒拉族反清起义斗争。声势和规模较大的有循化撒拉族苏四十三、化仑族马文义(马尔三)、署理西宁知府的马桂源、循化撒拉族韩文秀等所领导的起义。特别是马文义的起义军发展到了十几万人,成为西北回民大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都严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
1912年(民国元年),北洋政府任命马贼为西宁总兵,从此马麟、马步芳盘踞青海统治近四十年。次年改循化厅为循化县、改巴燕戎格抚蕃厅为化戎县(后改巴燕县、又改为化隆县)。1929年(民国十八年),青海正式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析置民和县,增设互助县。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兰州战役胜利,遂进军青海。9月1日至4日,先后解放循化、民和、乐都、化隆等县,5日进入西宁市,至12日又解放互助县,海东人民获得了新生。
经国*院1978年10月19日批准,从湟中县析置平安县,设置海东地区,辖民和、乐都、湟中、湟源、平安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化仑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986年民和县改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999年12月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2013年2月,海东撤地设市,海东市政府由原平安县迁至新成立的乐都区,坐落于祁连山脉南麓的东端,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年平均温度15度左右,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祁连山脉的阻挡,每每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顺着河西走廊向东南方向飘移,青海一带则较少受到影响,因此,青海一侧祁连山南麓遍布茂密的原始森林,绵延数百公里。
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位于青海圣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威远镇78公里、梳西宁110公里。是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公园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海拔2100—4308米,森林覆盖率64。3%,森林蓄积量428。86万立方米。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林区山川壮丽、峡谷幽深、两岸陡峭、险峰耸立、岭谷相间、谷底流水湍急。森林公园境内群峰巍峨,山清水秀,高原特色突出,是旅游避署、疗养度假、科普考察的胜地,是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公园。这里是青海省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森林资源之一,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981种,野生动物近200种。由于气候、海拔和地理位置的缘故,天然林区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带谱清晰,针叶林、阔叶林与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等共同构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是青海境内自然生态体系最完好的区域之一,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和“天然动园”。山体成为干旱区的绿岛、湿岛、凉岛和水岛。地貌巍峨,山清水秀,天高云淡,空气净,年均气温4。8℃,气候特点冬长夏短,春温秋凉,高原特色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