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生之绝代武神 > 重生之绝代武神最新目录

第484章 千里追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冰川融水成为万里长江第一河——沱沱河的原流,位于东经90。7′,北纬33。28′。属格尔木市辖区——唐古拉山区。长江源和黄河源、澜沧江源2000年被国家确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昆仑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是华夏儿女的寻祖地,也是神话传说的会聚中心和仙山圣地。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剩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德令哈市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市区海拔2980米,截止2012年,人口近10万,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民族。德令哈市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其中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在7亿吨以上,可利用价值较高。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蕴藏着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2013年,德令哈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亿元。市区以西40公里的柯鲁克湖,盛产草鱼、鲤鱼、鲫鱼、闸蟹、虾等水产。境内有柏树山、黑石山水库、“外星人遗址”、怀头他拉岩画、“褡裢湖”等旅游景点。

在德令哈市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公元7世纪,雅砻河谷崛起的吐蕃王朝逐步统一整个青藏高原,伴随着着与唐王朝的联姻、战争等大批吐蕃人迁入今海西各地,成为了海西藏族最主要的来源。而在公元13-17世纪陆续有蒙古人从新疆、内蒙等地移民到此地,是游牧民族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1988年4月,经国院批准,德令哈市撤镇建市,德令哈的发展从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一座高原新城巍然屹立于八百里瀚海戈壁上。该市下辖蓄集、郭里木、宗务隆、戈壁、怀头他拉5个乡,全市总人口将近7万,共有1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兄弟民族团结和睦、携手共进,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这个民族大家庭光辉的蓝图。

喇家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内分布着许多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诸如从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齐家文化遗址分布最多最广。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的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正中一个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曲肢,有的怀中抱孝。房内还出土陶、石、玉器及玉器半成品、玉料等。还发现了壁炉、广场、玉器等大量揭示史前文明的线索与文物。

这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珍贵文物,对于研究西北地区先民的居追境、玉文化的发展、4000年前中国的灾难现象和探讨史前文明历程具有重要价值。喇家遗址的聚落布局以及发现的丰富的文化遗物,对研究齐家文化的社会形态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等课题具有重大意义。图是2002年11月22日在青海喇家遗址拍摄的出土时的面条。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2002年发掘中,在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据发掘该探方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林海介绍,当时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碗里原来存有遗物,直观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已经风化,只有像蝉翼一样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的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一定形态。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陶碗倒扣,因此有条件保存下来

喇家遗址地处民和三川地区,黄河北岸地势开阔,气候湿润,是土族群众的主要聚焦地。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多组非正常死亡的人类遗骸,多以成年女性和幼儿为主,发现了中国考古目前最大的石磬王“黄河石磬王”,石磬清纯悦耳,音律完整。喇家遗址即是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探索人类史前文化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研究土族群众特有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的理想之地。三川土族群众特有的“纳顿节”,历史六十五天,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狂欢节。主要景观有丹阳古城、三川杏雨。丹阳古城建于北宗年间,占地120亩,东西长400米,南北长244米,有城门四个,城墙高8。6米。据当地老人讲北宋征讨丹阳城,三川女英雄丹阳公主为扞卫民族尊严,率众抵抗,不敌宋军万人大军的围攻,这个时候一只凤凰背负丹阳公主直冲云霄,据说三川妇女所穿绯红色百褶裙,脚穿绣花翘鞋的装束就是从丹阳公主传下来的。主要浏览活动有黄河皮筏漂流,主要节庆活动有农历7月于9月土族群众举办的“纳顿节”、“巴依儿艺术节”。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毗邻。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市的互助县、西宁市的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距梳西宁市103千米。东西长413千米,南北宽261千米,面积3。47万平方千米。海北古代是西戎、羌、吐谷浑等民族杂居交错之地。现海北境内除汉族外,尚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适宜畜牧业生产和种植青稞、油菜籽。海北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基地和油菜基地之一。

古为羌地。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复置“西海郡”(以上见《西宁府新志》)。晋和十六国时(公元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