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们朝拜祈祷的圣地,远近老百姓又将闪神庙改称为现在的—显圣寺。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清末年间,书生百年无疾而终,相传距今鹤泉湖西面一百米处,有一灰鹤从天而降,载着书生飞向西天。据说书生痴心厚德,感动上天,修身成仙,圆了鹤仙与书生的婚配。这里居住的陕西、山西移民和远近的百姓为感念鹤仙和书生济世育人的厚德,纷纷募捐修庙,以书生为化身在显圣寺中又修建了一座药师殿。如今鹤仙、书生早巳作古,小庙也几经修葺,但每年春季常有仙鹤结队而至,鹤仙与书生的这般痴情和济世育人的美德仍在流传,鹤泉湖神话般的故事仍在传说。
大格些湖(洱海)住着两位很要好的龙王。一位名叫西萨达那卡叻,另一名叫素达那卡叻,他两有君子协议,凡是猎获食物,都要把三分之一赠送对方。据说大约是释迦牟尼逝世一百年那个时期,住大格些湖南边的西萨达龙王猎获一头大象,他把三分之一象肉分给了住在湖北边的龙王。住在湖北的素达龙王猎获一头豪猪,也把三分之一分给了住在湖南边的龙王。
西萨达龙王看到朋友送来一小块豪猪十分奇怪,带领蛟龙部属到素达龙王住地察看,发现比象毛粗大的豪猪刺,就想当然地认为这头猎物一定比象巨大得多,因此指责对方为什么获得如此庞大的猎物才分一点点给他,太不够朋友。西萨达解释道,这东西毛虽粗大,但形体小,我已按惯例分了三分之一给您。西萨达不容分辩,执拗地说,这头动物的毛那么粗大,你却说他个子小,显然不诚实,我不相信。接着就指挥他管辖下的蛟龙和素达那卡叻的蛟龙大战一番。双方混战七天七夜,使大格些湖不得宁日。
幸好蛮不讲理的西萨达力量不支而战败,被迫率众逃窜。它和众蛟龙用脚爪又刨又扒,从所住的湖南边向西南方向挖掘一条水道通到传说释迦牟尼佛曾在那里就餐的山洞旁,位于现在泰北谷河流域第三个湖泊以西1000米处。大格些湖的水沿着这条水道流到山洞附近的第三个湖泊,西萨达即率众逃到这个湖躲避。但是丧魂落魄的西萨达觉得这个湖还不安全,又率领蛟龙向东南方向刨掘七天,通到了从东南来的一条河,此河水流湍急,发出呜呜的声音,因此被称为南乌江(NamWu)。
南乌江即乌江,为湄公河支流,发源于老挝北部丰沙里省乌怒以北,在琅勃拉邦流入湄公河,乌江流域为傣泐人分布区。南乌江东侧有一个深水湖,面积不大不小,西萨达部率众从南乌江刨掘水道,在这个无名湖休憩。这位龙王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又率蛟龙继续用脚爪刨掘十五天,终于到达菩扬讪銮(扶南)。《庸那迦纪年》编者注释,菩提讪銮即扶南,见《庸那迦纪年》第155页。扶南为公元1~7世纪时期的中南半岛古国,为柬埔寨的前身。于是上述各个湖泊的水流,一直顺着众蛟龙掘成的水道往下奔流,汇成最终注入大海的卡拉纳提河。《庸那迦纪年》编者注释,卡拉纳提河即湄公河,见《庸那迦纪年》第156页。“纳提”为巴利语河流词汇,“卡拉”为湄公河的巴利语名称。卡拉纳提是巴利语,纳提的定义是江河,卡拉是河的名称。这卡拉纳提河就是湄公河或者我们所称的澜沧江。
牡丹,五彩缤纷,雍容华贵,是花中之王,被誉为“国色天香”。我国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贵的象征。
有一个传说,时间有点久远,一传十、十传百,不但有言传,而且有撰文,以至国人信以为真,传者确以为实,那就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传说,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见后宫花园中的腊梅盛开,突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名为《腊月幸诏游上苑》的催花诗。诗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令百花次日一齐开放。第二天,武则天带着文武百官到御花园赏花时,气候似乎变得特别暖和,池中冰块都已融化,陡然变成初春光景,各种花都承旨遵命的竞相开放。武则天见林苑青翠,花开满园,万紫千红,十分高兴,立即命令宫人给这些花木挂以红绸并悬以金牌表示奖励。然而在百花丛中,却唯有牡丹花迟迟不曾开放。武后震怒,命宫人将牡丹连根拔起,用炭火烧炙枝梗,牡丹方才盛开。然此事令武则天气愤不息,下令将御花园中几千株牡丹逐出长安,贬至洛阳,以示惩罚。
在这个传说故事中,以清代学者李汝珍的《镜花缘》为主要说辞。《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其故事铺垫采用神话故事框架,原拟写二百回,结果只完成一百回。前五十回,描写武则天原是天星“心月狐”下凡,称帝之后,于寒冬下令“百花齐放”,时百花仙子正与麻姑弈棋,不在洞府,所辖众花神不敢违背武则天旨意,先后绽放,惟牡丹仙子后放,被贬植洛阳。天帝以百花仙子错乱阴阳,“呈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将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谪降凡尘,需遍历海外,遭险逢难,方可完劫。后五十回着重表现众女子的才华,说的是武则天开科考试,录取一百名才女。她们多次举行庆贺宴会,并表演了书、画、琴、棋,赋诗、音韵、医卜、算法,各种灯谜,诸般酒令以及双陆、马吊、射鹄、蹴球、斗草、提壶等种种面戏。最后则写到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起兵讨武,在仙人的帮助下,他们打败了武氏军队设下的酒色财气四大迷魂阵,从而使唐中宗继位。
那么,这个故事以女皇武则天贬百花仙子以及众花仙为贯穿故事的主线,虽然神幻无比,引人入胜,但却将一代女皇武则天陷入到一个霸气凌人、独断专行的地步,使国人长期误解,民间广泛流传。
其实,牡丹在唐以前称为芍药,唐以后始称木芍药为牡丹。牡丹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宁夏等地多有分布。初唐时,由于牡丹花型优美,颜色绚丽、富贵怡人,长安人便开始进行牡丹的栽培观赏。武则天时,特别钟爱牡丹,所以她在长安让人多植牡丹,使牡丹开遍长安,香满京城。后来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后,对花香娇艳的牡丹恋恋不舍,便让人将牡丹从长安大量移植到洛阳进行栽培。在此期间,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差异培育出不少牡丹品种。其中传说故事中说武则天令百花在冬天开放,实是为营造百花齐放景象,武则天令花匠们将花卉集中起来,用竹炭火在花的根部进行烘烤加热,使其快速开放。这个技术相当于现在的温室栽培技术。至于说到武则天对牡丹不解恨,曾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