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东晋唐王 > 东晋唐王最新目录

第六百一十一章 天定四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虽然说李信现在就只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但李信并没有将他立为王太子。这其中主要的考虑,还是不希望让这个才三岁大的小家伙,背负着那么重的责任。毕竟,一旦是确立了这个名分之后,很多的事情恐怕就完全不一样了。小小年纪的他,将要面对的,就不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而是立刻开始学习的道路。

这应该是他作为父亲的一点私心吧!哪怕就是要立太子,也应该等到孩子年纪再大一些再说。

当然,大臣们的担心还是对的,毕竟只有一个儿子在,这对于国本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要么是赶紧再生几个,要么就立刻定下名分来,也省得将来出了什么意外情况,将国家搞得不宁。

刚好,年前什翼犍送了十名代国宗室之女过来,大臣们便齐齐上奏,请求将她们给纳为妃子,以广开唐王宗室枝叶。李信想来想去之后,最终在立太子与纳妃之间,还是选择了纳妃子。

不过,那十名女子他见过了之后,只从中选了三个人而已,剩下的七个,都放到后宫中伺候周婷去了。现在,大家都在指望着他能够尽快多生孩子,让整个唐王血脉变得繁荣起来才好。

时间一晃,新年便已经是过完了,天定四年就此开始,公元纪年363年。二月之时,江左再一次改元,如今乃是兴宁元年了,并且大赦天下。

对于这个消息,李信却是摇头哂笑而已。

毕竟,江左朝廷执政烂到了那个样子,光靠改元,光是靠着一次次的大赦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有这个时间的话,倒不如好好的改一改深层的弊病,解决一下门阀士族的问题,那才有可能让江左变得强大。

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李信需要关心的。

经过去年一年时间的相对安定之后,包括代国在内的各地官员们终于都全部到任了。各地迁移过来的百姓们也增加了不少,而且境内恢复的旧县也达到了二十多个。

因为代国的归降,所以,去年之时有着不少各族的使者来朝,整个长安因此很是热闹了一阵。因为这些人中有许多与中原百姓的样貌乃是大相径庭,在百姓们看来是十分新奇的。

而且,随着这些队伍到来的还有一些特别的东西,使得整个长安都增色不少。本来便已经是十分繁华的长安城,自然是变得更加繁华了。

不过,对于那些外来的各族人而言,如今的长安城也的确是能够将他们给震撼住了。光是这个规模,这个气势,放在当今天下四海宇内而言,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地方。

再加上这些年来李信对城镇卫生的要求极高,所以整个长安城内都显得十分的干净。经过这些年的恢复之后,大街之上行人很多,做生意的各方行商是来往不绝。

大道之上人挨着人,真可算得上是摩肩接踵而行了。如此景象,直接就让一些初次到长安来的人,都彻底迷失在了这里,打算长久的住下去了。

相信,随着这些人的离开,长安之名必然将会再一次传遍四方。到了那个时候,四方来客齐聚于此,长安这天子之都的盛景,必然会再一次重现世间的。

也因为着远方各族来朝,尤其主外邦使者到长安的渐渐增多,再像以往那样交给礼部去处理这件事情,便不再是那么合适的了。

因此,李信决定再增设一个鸿胪寺,主管就是接待外宾之事。当然,这是对于外邦来使。

至于说那些归附各族,还是由礼部下设的部门来管理。毕竟,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是属于大唐的子民了,自然不能够算是外事了。

最最重要的一个,便是李认确立了贡赋对等的原则。你外来进贡的话,拿来了多少价值的东西,我可以再赠给你等价之物,但绝对不可能再翻倍给你就是了。

毕竟,这种纯粹为了面子,而让自己受罪的做法,李信是打死也不会去干的。每每一想到后世的王朝,常常被某些人吃豆腐捞便宜,用些破铜烂铁便换走了许多的金银宝物,李信便对此愤愤不平。

终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呢,自己大唐哪里都需要用钱,哪里可能再白给那些人呢。能够给个对等,那就已经是十分给他们脸面了,还敢得寸进尺不成!

新的一年开始,大唐便已经是开足了马力发展了。经过前一年的准备之后,很多的工作在这一年都将正式展开。如今大唐境内,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到处都在忙活着。

尤其是代州一带,到处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不过,由于情况不同,所以,那里的城池建设显然不可能像是内地一样,还是得因地制宜,建造合适塞北之地的城池。

但即便如此,那边对于物资的消耗也是极为惊人的。因此,朔方一带的几个榷场,几乎日夜不息都在向着草原之上输送物资。只是,这些物资基本上都是直接送往了各个工地,而后再分配下去的。

一般的胡人,根本就不可能从中得到半点。他们想要的话,要么是去工地上做工,以报酬的形式获得,要么就是去榷场中用牛羊马匹来获取。

基本上,一条完整的贸易链条便就此形成了。而由于有了更多榷场的缘故,所以,这些地方获得的资源也都开始源源不断的送回到了内地来,反过来又促进了内地的生产与发展。比如耕牛,这可是大唐急需之物。

比如说盐这个东西,因为需求量大增,所以,户部已经是开始下令大量增产了。同时增产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物资,总之,这一波的大生产之下,使得大唐境内好生兴旺,大家都有工作可做了。

百姓们手中可做的事情变多了,能赚的钱就多了,而手中活钱一多的话,市面自然就会繁荣起来。

反过来,又能够促进生产和流通。尤其是对于占据主要地位的小生产者们,这对于他们来说乃是多了一个养家糊口的途径。

只要绝大部分的人能够安顿好,整个国家基本上就乱不起来,剩下的一些人即便是想搞风搞雨,也不太可能得逞了。

趁着市面上物价相对低时,李信秘密下令户部与兵部都开始储备相关的物资。除了现有官仓军仓之中的那些东西之外,再用常平仓的名义,新设立了一批仓库。

表面上,这些仓库的作用,乃是为了在物价过高之时释放量能从而是平抑物价的。但实际上,这是李信为了灭燕国而进行的准备。仓库之中除了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