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所有先驱者中,大约有30%是在契合时觉醒,40%的人是在晋升时觉醒,剩下的除了先醒者,就只能在之后的修炼和感悟中偶然觉醒。
虽然这个比例在先驱者中不低,但是对于普通四级战力来得可怜,很多还是晋升四级水平后好几年才顿悟,而且他们的领域多半也会更弱一些,不过比起一直没有觉醒的普通四级战力,也完全是不同的地。
普通的四级战力,大多是自以为契合了一部四级引导模型,结果虽然能晋升四级水平,但没有觉醒领域能力。这是因为他们对原作的理念有所偏差,或者理解得不够,这很常见,而且这个数量比“后驱者”要多得多,好几万四级战力,每年能觉醒为先驱者的不到两百。
之后,修炼水平想要晋升到五级,就必须具有领域能力,无一例外,所以探索者和开拓者是一定具有领域能力的。
如果仅仅是这些常识性内容,这篇文章肯定连三级权限都评不上,所以还是有点硬货的,也就是他的核心内容,作者认为领域强度与认知境界有关,并将它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级,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懵懂如人生初见,称之为童蒙境。
第二级,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略有所学,便自以为窥见本质,其实有失偏颇,多为少年心性,谓之叛逆境。
第三级,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发现本质并不能帮自己把握事物,于是又回归了事物的属性,这算是比较成熟的思想境界,称之为回头境。
第四级,知微见着,窥一斑而知全豹。拥有系统性的目光,将任意事物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之中,因此能举一反三。此境具备匠心,方可以为人师,称之为匠师境。
第五级,不止能够系统性地看待事物,并且每一次认识新的事物,都能吐故纳新,与时俱进,随时刷新自己的理念体系,保持思想的活力,不使自己固步自封。若达此境,便有圣贤之资,称之为无过境。
傅斌看到这里,不禁暗自叹服,前三个认知境也就罢了,都是老生常谈的版本,后两级确实很有启发性。
尤其是第五个境界,历史上不少科学伟人,年轻时颇有建树,遂成权威,老年时却成了新理论的挡道者,疯狂打压新的理论,就是因为达不到这样的思想境界。
这里前四境都是递进关系,这第五境却不是,它其实是第四境的完美版,只是很难达到,所以严格来,只有四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