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隋第三世 > 大隋第三世最新目录

第955章 李渊作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吵嚷,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焦虑和惶恐之色,声势浩大的喧哗声、谩骂声惊天动地,好像能够把城墙给掀翻了似的

尽管李世民也会想到粮价上涨之后,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但眼前的情形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惊得目瞪口呆的李世民,半晌都出不出—句话来。

护卫在李世民身边的顺政郡王李道素看到—名已经买到一小袋米,艰难挤出人群的男子,便对李世民低声道:“殿下,我把那人叫来问话如何?”

“好!”脸色阴沉如水的李世民,微微点头。

“你不用害怕。”李道素将那男子领了过来,说道:“这位上官要问你—些话,你只管照实说。”

“小民参见使君!”李世民的阵势令这名百姓心中十分害怕。

李世民问道:“你买米用了多长时间?现在已经是什么价格了?”

“回禀使君,小民昨天下午就来了,等到现在才买到一斗米,粮价现在已经涨到斗米一贯八,也就是一千百八钱。而且还未必买得到。”看了李世民一眼,这个百姓又战战兢兢的低声说道:“这钱,还是隋朝的炎黄通宝,或是等值纸钞。”

“如果用我们大唐的开元通宝买,又是多少一斗?”李世民继续询问。

“这……”这名百姓讷讷不敢言。

李世民皱眉道:“你尽管直说,我不怪你。”

“回禀使君,已经没有人愿意收‘开元通宝’了。”这人的声音更低了。

“连帝都之内都不收本国的钱,这些该死的奸商,”听了这话,李世民心中的怒火再也掩饰不住了,恨恨的骂了一声,头也不回的冷声道:“我们回去!”

李道素连忙带着士兵催马跟了上去。

回到东宫后苑宜秋宫,李世民只觉得看什么都不爽,走了几圈,怒吼道:“速召诸相前来西池院商议要事!”

“喏。”李道素又匆匆忙忙安排人手。

过了约有一刻左右,在皇城办事的窦轨、陈叔达、萧瑀、豆卢宽、赵慈景、殷开山和宇文士及先后赶到宜秋宫西池院见“驾”。

窦轨是兵部尚书、陈叔达是门下省纳言、萧瑀是民部尚书、豆卢宽是吏部尚书。赵慈景现任刑部尚书,兼掌御史台、大理寺,统筹三法之要务,取代惨遭罢免的李神通入相;殷开山现任尚书省仆射,替代已被李渊处死的刘文静入相;宇文士及现任中书令,他昨天刚刚入相,替代已被李世民处死的裴寂。

七相见到破碎瓷片杂着一些湿漉漉的茶叶四散在地,坐在主位上的李世民脸色铁青、双眼愤火,显是怒到了极致。

不待众人行礼,李世民一挥手,愠怒道:“你们告诉我,开元通宝为何在我大唐帝都都无人使用,其价值甚至连隋朝的一张纸钞都不如,这是为何?”

面面相觑的七名相国当然不能国之将亡,百姓、商人害怕开元通宝一文不值,更不敢说自家早已将九成钱财兑换成了炎黄通宝和纸钞。

萧瑀是民部尚书,这问题归他回答,模棱两可的说道:“殿下,炎黄通宝自面市以来,便在我大唐境内出现;随着隋朝商业兴盛发达,我朝一直处于买方,但他们不允许一枚开元通宝流通,是以我大唐商人只能拿开元通宝折价去兑换成炎黄通宝,商人吃了亏,慢慢也就不用、不收开元通宝了,朝廷之前也效仿隋朝,杀了不少私自熔钱的人,但屡禁不止。”

“那是你们以前杀得太少、杀得不够狠!”李世民咬牙切齿的说道:“从现在起,凡是胆敢私自熔钱为铜者,尽皆满门抄斩,不仅是他们,胆敢使用隋钱者,也—律处斩。”

七相尽皆不敢吭声,李世民眼情—瞪,“难道你们不愿意?”

“臣等遵旨!”李世民正在火头上,这七位相国哪敢反对?于是纷纷的应了下来,都想着等到李世民火气过了,再来劝说。

李世民又说道:“京兆尹郑善果平抑粮价无力,就地罢免,任命民部尚书萧瑀兼任京兆尹。”

“臣遵命!”萧瑀了犹豫—下,建议道:“恳请殿下准许臣动用常平仓押下粮价。”

“那可不行,官仓之粮本就缺少,要是军队断粮,我们只有败亡一途了。”李世民断然拒绝。

萧瑀苦苦劝说道:“自古民以食为天,一旦粮价虚高,紧跟着便是乱民暴动。如今粮价之高,使寻常百姓家的一年收入,都换不了一月可食之粮,这粮价要是不压下来,恐生民变呐殿下!”

“萧相国所言极是。百姓没了粮食,民变将会在所难免。”陈叔达也起身行礼道:“其实被恶意收购的粮食并没有离开蜀郡,几乎尽数抓在大商手中,我们现在可以先动用官粮平抑粮价,同时找到那些大商,迫使他们降价售粮给朝廷即可。”

李世民冷冷的说道:“既然粮价暴涨乃是奸商所为,可勒令奸商们降下粮价,不从者立地处斩。官粮却是万万不能动的。”

萧瑀叹息道:“殿下,要是大开杀戒,只怕乱上加乱啊。”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萧相国,你认为杀奸商会引起天下大乱?”

萧瑀一时间,不知从何答起,过了半晌,方是说道:“殿下,杀戮只会令事态更加严峻,民心可畏啊!”

李世民冷笑道:“自古以来,乱民何人能成就大事?陈胜和吴广成事了吗?张角成事了吗?王薄、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翟让、李密成事了吗?通通都没有。所以秦亡、汉灭、隋乱通通都与民众无关,所谓的民心根本就是—盘散沙,民乱不足为虑、贵族之乱才会致命,杨广时期的隋朝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萧瑀大声道:“殿下……”

“够了!此事无需再议,就这么定了。”李世民已经没有耐心听下去了,一挥袖打断了萧瑀,不耐烦的说道:“尔等与其在这里啰里啰嗦,浪费宝贵时间,倒不如去想办法平抑粮价。”

萧瑀失神的看着李世民,跟李渊、李建成比起来,他感觉李世民更加暴戾、专横、独断,这让他仿佛看到了往昔不听劝说的杨广。但是杨广拥有的是一个完整的大隋天下,而李世民,连几个不完整的郡都快失守了,又有什么资格专横独裁?

都说患难见真情,这里“真情”其实也可说是“真性情”;难道,李世民眼前的表现才是本真、本我?

这一刻,萧瑀对李世民不仅失望,还绝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