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范凌云压根不相信,这得多少银子?就算只养先生,山西一省就得养上多少个?听山西总督府办的学校还不要学生的束修,甚至书本纸笔都免,这怎么可能!
难道那刘君韬的银子都是变出来的?
陈具龙也是看出了范凌云的疑惑,便道“这山西总督府很善协调各方办事,所有总督府开办的学校,办学都是三方出银子。总督府、地方乡绅、商贾各出一份,而养学的银子则是总督府和商贾各出一半,寻常笔墨纸砚都有商贾捐赠。那些商贾出钱出力参与办学,孩童学成之后可以为己所用,而乡绅则可以获得总督府发放的奖励名帖。”
看来陈具龙还真是对山西总督府办学的事情很上心,对这些细节了若指掌。
陈具龙又是起了山西和山东更高一等的学校“各县的学校是常科,只有三年县学得过,才有资格参加总督府举办的升学测试。此外,另有商学、法学、工学等学校,总督府将其当做县学同等而待。甚至还有山东玉山镇、济南府、安东卫三处军学,都是从各处县学里招人。”
了一大通,范凌云还在消化这些信息,而陈具龙却是另有感慨,道“如今学子跟昔日大不相同,虽大部分人都是想要经科举,但前路却非昔日那般划一。学圣贤书只能做官,而且绝大部分还只能进朝廷翰林院和礼部那些清水衙门,或者是分派给地方当底层官员。不像学商、学法、学工,乃至学军,不仅能赚的钵满盆满,而且还能落下一身的实用本事,所以现在山西和山东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是想要进入总督府开办的学校里读书。”
由此,范凌云也是想到,这山西总督府如此行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大兴工商!
大明向来是重农抑商,所以连带着民间的商事人才和工匠人才都不是很多,或者是这两方面的人才大多都集中在大户豪门以及朝廷手郑
所以,刘君韬想要在山西和山东大兴商事、兴建工坊,就只有自己培养人才!
此时,范凌云便想要问一问,陈具龙是否还知道什么信息,因为到了现在,范凌云也只是看到了刘君韬麾下的实力,看到了刘君韬在兴办各式产业和学校,而刘君韬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到现在也是一头雾水。
于是范凌云便开口询问了一下,想看看陈具龙是不是知道一些根底。
陈具龙见范凌云寻思,再笑道“你亲来簇,为的就是寻刘督宪崛起的根底吧,告诉你也无妨,我正知一些根底。”
范凌云恭谨地道“有劳陈兄指教……”
陈具龙道“那刘督宪之所以能够创下如今的这番景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其彻底掌控了治下的人口和土地,能够将这些转化为实力,为国朝效力!而且古往今来,唯有刘督宪能将治下的农人、土地实情掌握到八、九成之真!”
范凌云闻言顿时楞了一下,接着脸上泛起红晕,那是一种智力和常识被侮辱聊愤怒。
可陈具龙话还没完,继续道“唯有刘督宪,可以凭借手中策军的威压,让治下士农商绅一体纳粮,也由此积攒了大量的钱粮,每年山东镇上缴朝廷的应缴钱粮没有丝毫的拖欠,都是十成上缴的!”
陈具龙以前在锦衣卫混了许久,是深懂地方政务的,再一句话几乎砸晕了范凌云“如果国朝将刘督宪的这套手法全部学来,继而推广到全下去,我大明定然会一飞冲!”
“我承认刘督宪是纵英才,但陈兄如此来,是不是太过了?”
“当年秦灭六国,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郡县划一,编户齐民,我看刘督宪这般做法,在此事上,隐有越祖龙之势!”
“等等……等等……”
范凌云实在有些接受不了这些信息,脑子开始晕,他止住陈具龙,喘了片刻才问“陈兄,有鸟铳大炮逼着,有往日的赫赫战功压着,我勉强可信一体纳粮之事。可要掌握住山西、山东农人、土地实情,即便只是五、六分,这也是方夜谭吧?古往今来,此事都关系着国运。汉时王莽,宋时王安石都有此妄想,结果如何呢?”
到这里,范凌云摇头道“就王安石,连一个青苗法推行下去,都成了害民之法。”
陈具龙笑了,这也是这几年他研究了许久的课题,面对一个决然不信之人,正挠到他诲人不倦的痒处。
“到青苗法,此事正好从青苗法起……”
陈具龙道“你以为,总督府是靠官员去丈量田亩?嗯,也没错,在你看来,似乎也只能是儒士治国,官员丈土。其他地方不论,山西、山东两省,田地多达五十万顷之巨,一人丈量一顷,就得三十万人,还得弄清楚归属,这自是绝无可能。”
“可总督府,办事却非同一般……”
到这里,陈具龙提到了一个范凌云异常熟悉的名字“玉山票号”。
“刘督宪非常善于调治舆论民情,诸多惊动地的变化,早已悄然在山东和山西铺开。就掌控山东、山西两省的土地实情的办法,此法在山东已行了四、五年,只是不见舆论。施行此法的也非官府或是当初的山东镇总兵府,而是玉山票号,没错,商人……但这是公商。玉山票号的东主有无数家,其中大东主就是当时山东镇总兵府商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总督刘君韬本人。”
“山西、山东境内的农人,可得玉山票号的扶持,年利名义上是二成四,实际却是折五推行,也就是一成二的实利,是的,一成二。”
“我深查过往,早在刘督宪在山东出任山东镇总兵官,甚至是在兖州府出任参将的时候,就开始推低率民贷。当时自然是以其它的面目行事。之后,刘督宪更是自己的势力,将山东、山西境内的高利贷主尽数扫清。高利贷主不是被刘督宪吞入民贷,就是转向工商。后来再起票行,玉山票号和山西票号联手,山西、山东两省乡间再无其他人敢大行高利贷,也无心行贷,因为根本争不过低利的玉山票号。”
陈具龙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赞赏和钦佩,这些话得范凌云也心绪摇曳,一成二的民贷!?但这跟掌住田亩实情有什么关系?
陈具龙接着道“玉山票号和山西的分号的掌柜、伙计,完全是以商人手段行事。放贷和回笼银钱都是他们的业绩,自然力求罩住所有农人。他们配合总督府幕府民部的人手一同,终日在田头奔波,核算哪家哪户有多少田亩,磨破嘴皮,向有能力承贷的农人放贷,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