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廷财政不足,叶向高向皇帝请发内帑,皇帝发出3000万两。叶向高于是感叹,“我以前总是怀疑,皇帝富有四海,为什么皇祖要这样刻意地收敛天下之财呢?现在东虏发难,封疆突坏,举国之财不能继辽饷,不得不时时请发内帑,我才忽然明白了皇祖的深谋远虑。”吹逼万历皇帝的深谋远虑,给大明续命。
然而这事,系三真七假的网络谣言!
真相是,叶向高确实向天启请发内帑,天启也确实发了内帑。但是,不是3000万两,而是200万两。
万历矿税所得,大体上是赐给了福王,有“耗天下财,以肥福王”的说法。万历疼爱福王,本来是要立福王为太子,继承皇位的。但是反对声音大,最终作罢。
矿税并非开源的大头。开源大头,是加派的饷银。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辽东军饷骤增300万两,宫内虽有积储,不肯拨发,于是援御倭例,每亩加派3厘5毫,共增赋银200多万两。
四十七年又加3厘5毫。
四十八年再加二厘。
前后共加九厘,共增赋银520万两,遂为定额。
名义是为国为民,筹集军费。实质上,是宗室吃财政,财政亏空,导致军费不足,然后开饷。这种行径,与清末,老佛爷挪用军费修园子,不逞多让。
崇祯三年(1630年),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
崇祯十年(1637年),明廷为镇压农民起义,开征“剿饷”,每年加派银三百三十余万两。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廷又加征“练饷”,每年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
皇族宗室的开支,除了一般的供养,还有其他一些的零碎部分。
比如修建陵寝,这也是一大笔开支。万历的定陵,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800万两。
比如修三大殿,累计花了688万两。
比如皇室婚配册封赏赐等事项。万历朝时累计花费近1000万两。
。。。。。。
在万历亲政后、天启、崇祯三朝,皇帝从来没有改革宗室,节流宗室支出。
网络谣言,说因为东林的反对,所以朝廷收不上钱,导致军事失败,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污蔑。
大明朝廷从来也没有收不上钱。
朝廷的纷争,也不在收不收的上钱,而是向谁收钱,收上的钱用哪里去!
在崇祯时期,除了各种摊派饷银之外,还有一种操作增加朝廷收入,那就是滥发铜钱,铜钱一路贬值,从崇祯初期的一两银子兑550文铜钱,到末期的3300文。
。。。。。。
东林是朝廷中的一股势力,但是执政的时间,极为短暂。
第一段时期,是在万历皇帝后,因为推朱常洛(泰昌皇帝)为太子,有从龙之功,但是这位老兄命不好,刚做皇帝一个月就死于红丸案了。
网络谣言说,红丸案幕后主使是东林党,这也是胡说八道。东林好不容易把他推为皇帝,就是为了把他干掉,玩一波弑君?完全说不通!
干掉泰昌帝的黑手,更像是东林的敌对势力。
害怕东林主持朝政,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把泰昌帝干掉!
东林的主张是什么呢?
这从明亡后,东林党人黄宗羲(被阉党所杀的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的长子)的《明夷待访录》中可见一斑。
开篇《原君》就抨击:后来的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这明显就是针对大明朱家的皇族宗室制度的。后来螨虫承袭明制,乾隆年间,《明夷待访录》被列为禁书。
东林主张,与张居正改革,有共同之处。就在于动宗室利益!
所以,杀害泰昌帝更像是宗室所为!
泰昌帝死后,长子朱由校为帝,即天启帝。
最初几年,东林执掌朝堂。
天启二年,恢复张居正名誉。
但是,紧接着,东林就被打压!
阉党魏忠贤开始崛起。随着阉党的崛起,齐楚宣昆浙等依附皇室、勋戚的势力纷纷投靠。共伐东林。
天启四年,东林叶向高致仕,退出朝堂。东林失势。
随后,天启五年。阉党编制《东林点将录》;天启帝下诏烧毁全国书院,东次年,林书院被推翻。东林党人被屠杀,有七君子、六君子之说;被贬的无数。
天启八年,魏忠贤权势熏天,投靠他的文官们逢迎献媚,争相为魏忠贤颂德立祠。
监生陆万龄甚至请求以魏忠贤配祭孔子,以魏忠贤的父亲配祭启圣公。
魏忠贤所过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欢呼九千岁,一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
网络谣言,有种说法。
因为东林是文官,于是把文官等于成东林。
所以崇祯遗书中骂文官,就是骂东林了。
这是偷换概念的逻辑。
依附阉党的文官,与东林,并不是一路的。东林是文官,但是文官并不都是东林。
天启死后,朱由检登基,即为崇祯帝。
初期,为了打压阉党,崇祯启用东林,东林又有了执掌朝堂的几年。
阉党被打压下去后,崇祯三年,东林就又被打压,排挤出权力中心。
整个崇祯朝,共17年,东林在前三年,出过三个首辅,韩爌、钱龙锡、成基命。之后全是别派。
列个数据。崇祯朝17年间,共有首辅20人,兵部尚书14人。东林占比首辅3个,兵部尚书2个(王洽、熊明遇)。
东林派系,在朝廷中,不在权力中心,而是边缘化、小众化的。
网络上的喷子,嘲讽说东林众正盈朝,空谈误国,亡了大明,纯属无稽之谈,恶意谣言!
从泰昌帝1620年到大明亡国1644年,24年间,东林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