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夫长回答道。
“多谢相告。”
书生又行一礼,在竹卷上刻下一排字,字体正楷笔画有力。书的是:
羽林军父亡子随,军魂依旧。
书生写完之后,又走到最年轻的一位士兵面前问道:“哥家孜地?”
那位年轻兵卒并拢双腿大声道:“江国南阳人氏!”
“家中可有兄弟姐妹?”书生又问道。
“长姐已嫁人!姐夫与我从军!”
书生默默点头,又在竹卷上记下一笔。书为:
江国北境少青壮,于南境征兵,连襟同为羽林军,国势略显空虚。
书生又走到一位士卒面前问道:“家中田地可有人耕种?”
“老父母牵牛犁田。”
:
“家中可有鸡畜牛羊?”
“十年不曾归家,尚不得知。”
“军中伙食如何?”
“三日食腊肉,七日宰牛羊。”
“可知卫帅年纪?”
“四十有七。”
“自从军来与卫帅可曾交谈?”
“不曾!”
“家中可有妻儿?”
“吾妇十六入我家门,儿满月吾便从军,如今儿入了私塾,去岁还收到了他所写的书信。”
“倘若衣锦还乡,你愿做何?”
“侍奉家中老母,种上五亩薄田,日出劳作,日落而息,便足矣!”
“倘若战死异乡,你可有言留下否?”
“此生报国,来世尽孝。命丧不悔,羽林长存。本是男儿身,又何必斤斤计较于这些,若是怕了战场,某家也不会来从军,更不会加入羽林!”
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无关紧要,不涉及任何军事机密,都是些家常事,书生问完这十位羽林军已经记了满满两竹卷。
“生已无问题,打扰诸位莫要见怪。”
书生将两个竹卷放入书笈,又行一礼准备离去。
“杜公子,且慢!大帅给你准备了酒食,用过饭以后再走吧!”十夫长道。
“多谢卫帅好意。生还要去一趟云国大营便不打扰了。”
书生背着书笈向青泉方向而去,这次自弘立院出行下,各方势力都要走上一遭,下榜能够得到世饶认可,都是这些书生的功劳。
下榜,榜书下事。
上到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中有名之人皆可上榜,有些可排座次,有些则并列一书,此间差异都是经过广纳下意见做出的准绳。
竹杖芒鞋,轻装书笈,万年间下行走,品世间百味,观人情冷暖,只有这一遭下来才有资格被称为弘立书生。
每年南国弘立院都要招收数百位门徒,这些门徒最终能留下来的全是经历过下行走,很多人吃不了这种苦半途而废,便也就没有资格入弘立内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