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北侧移动。
闯军在北翼城外摆好阵列,三声炮响之后,几万大军缓缓向城下行去。
眼见进入守军弓箭射程,突闻一阵鼓声响起,士卒们迈开步子向着翼城发起了冲锋。
“这就是所谓的蚁附攻城法吧,流寇就是流寇,没什么章法,就是拿人命填。”朱慈烺冲着李来顺讽刺道。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陛下亦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这吴三桂不识抬举,故意拖延时间,反复无常。大军既出,断不可无功而返,只是雄关当前,我军拖沓而来锐气已失,又初战失利,怕是一场鏖战了。”李来顺出了自己的判断。
“李将军判断,胜负当如何?”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我军数倍于敌军,当可攻之,只是敌军困守关隘,短时怕是拿不下来。
然吴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我大顺各路军马还在源源不断赶来京师,不日前来会师,到时我军士气大涨,敌军必定崩溃而降。”
“大明南京如派军勤王呢?”
“哼哼,陛下已派权将军郭升率一万骑兵入山东。南军我也见过,我大顺一万儿郎可教南军望黄河而兴叹。”
在李来顺眼中南军竟然如此不堪。朱慈烺又问:“如满清支援吴三桂呢?”
“我虽没见过清军,但听关外边军都不是满清对手,如果三五日后未克雄关,只需两三万清兵,只怕我大军就凶多吉少了。”李来顺倒是生来名将的派,道己方可能失败仍然不急不慌。
“理性客观,真是个名将的胚子。要是能招揽过来,一是逃跑起来可以事半功倍,二是身边能有一位领兵的将领。”朱慈烺惦记上了李来顺。
“公子为何笃定吴三桂勾结满清?这边军和满清不是生死不共戴吗?”
“哎,李将军常年在陕西,不知辽东之事,如今边军几近殆灭,满清兵强马壮,吴三桂这些人马都是撤回关内勤王的。吴三桂此人脚踩两只船野心极大,仗着手里的人马两面下注,闯王条件好就做大顺的权臣,条件不好就借清兵赶走闯王,还京做个中兴之臣,然后扶个皇子登基,他日可行王莽旧事。”朱慈烺把吴三桂的心思看的很透,而且他也知道即使没有阵前大骂吴三桂,他也不可能推自己继位。
太子之名,下正统,况且自己已成年,吴三桂只可能秘密除掉自己,而不可能让自己做这大明的皇帝。
况且黄雀在后,现下,大明还没有几个人意识到,这次清军入关是不想再走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