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三圣宫后院是一排平房,王善带四人进入阅经室,只见里面全是几十木柜书籍,林源惊叹道:“这么多书!一辈子怕都看不完。”王善一面请大家在阅经室西侧客堂坐下,一边对林源道:“人生短暂,看你怎么利用了,利用得好,能做无边功德,利用不好,一事无成呀!”唐海听了王善这话,点头称是,赞叹道:“人生须臾,功德无边,王道长这话犹如画龙点睛,佩服!”
众人落座,王善叹道:“许多道士总想清静无为,专心修道,然道法无为无不为,为人一生,怎能够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我们修道之士,更应该以下苍生为念,不可学古之隐士,只图自己清心修道而不管百姓悲欢离合。”唐海道:“道长的是,道长为了下苍生呕心沥血,功德无量。”
这时道士将茶端上,王善请四人品茗。
王善将唐海等人打量了一番,见四人外漏凶相,内函正气,料想是嫉恶如仇的江湖义士,因此心中欣喜,欢快地道:“王善广布道法,并不是要大家都去修成什么神仙,目的只有一个:让下百姓倾心向善,远离尔虞我诈,实现地融洽,万民共乐的大同世界。”
唐海闻言既惊又喜,恳恳言道:“当今下大乱,不少志士求仁取义,怎奈不知出路何在,敢问道长,民心不古,三清道法如何导民向善?”
王善道:“下大乱,皆因一个贪字,下大贪,皆因一个欲字,下大欲,皆因一个妄字,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道法就要教人去妄心,空人欲,灭大贪,众生常清净,大乱何处起?”
唐海道:“善哉!唐海立志破邪立正,今上鹤鸣山一心求道,盼求道长时刻教诲,如有打扰道长清修之处,万望恕罪。”
王善喜道:“哪里的话,四位善主可住在观中,你我同修道法,取长补短。七后,鹤鸣山正好开设‘道惟善’法坛,下道观主持及得道、向道善士数百人将参与观礼,你们就留下来一同参会,何如?”
唐海喜道:“实不相瞒,唐海就是冲着这个‘道法惟善’法会来的。”
4
“道惟善”法坛是鹤鸣山一年一度的弘法大会,王善除了邀请江西龙虎山王居一道长、青岛崂山陶希言道长、青城山孔德道长之外,也向下各道观发了邀请法帖。开坛之日,数百道长及信众参加,规模宏大,氛围浓重,开坛五,爆满,各道长先后登坛布道,王善已经讲了“坐忘论领悟”、“清净经修持”两场,今又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
唐海一早就带山勇、林源、叶阳在会场落座。会场设在一空阔之地,四周古树参,西侧设一四方形的木架法坛,坛高三尺,全是木板铺成,法坛四角各有一道童持旗而立,中间是一半尺高的长木桌。日出时分,数百道长、道士、信众先后临场,王善身着黑色道袍,在两童子的带领下缓步登坛,盘腿坐于木桌之后。
台上道长坐定,台下顿时悄无声息,寂静如夜,王善道:“各位道友、善主,无量尊!”王善环顾会场,脸露欣喜之色,“《文昌帝君阴骘文》睦教经典,是劝人行善之宝典,求真取道之圣经,我今弘之,愿与诸君共享。”王善稍作停顿,又抑扬顿挫诵道:“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怜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必赐汝以福。於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勿慢师长,勿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之兄弟不和;勿因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於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岐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理,出言要顺;见先哲於羹墙,慎独知於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王善诵经文时,语气抑扬有序,挥洒自如,时而声如洪钟,时而语似细流,台下听众犹如沐浴春风,又似畅饮佳淳。
王善环顾会场,脸带慈祥之色,和蔼言道:“《文昌帝君阴骘文》导人为善,功莫大焉。但愿诸君能将此文广为传播,造福众生,人人如能背诵此经并身体力行,必定民风淳朴盗贼不起,世间安宁国家康泰。”
时台下有一人起身提问:“王道长,您修为颇高,在下仰慕已久,本人虽然读了几本道教经典,但生性愚昧,不解其意,能否请道长开示?”
一看,只见此人二十七八岁,身高七尺,精瘦壮实,着装简朴,笑容可掬,一副少年农夫的模样,此人目视王善,等待应答。
王善回道:“善主有心向道,王善欣慰,你有什么问题,请讲。”
那人问道:“文昌帝君阴骘文言:‘埋蛇,享宰相之荣。’蛇乃至毒,人让而杀之,为何埋此毒物还有功德?”
王善道:“道生万物,各有性,非善恶所能概之。蛇虽有毒,却也有情,救之有功德,杀之生业障。”
那人又问:“这么杀蛇亦是行恶?道长方才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於眉睫,请问,恶人可度否?”
王善听罢微微一笑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